“第三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頒獎禮

由本會、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與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同舉辦的“第三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在2013年1月3日下午六時半假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行隆重的頒獎禮。今屆收到來自兩岸四地及海外地區的中、英、葡文參賽作品395份,包括著作96份和論文299份,共計56份作品分別獲得著作類和論文類的一、二、三等獎及優異獎。


頒獎禮由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李本鈞,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馮鐵,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總編輯高翔,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田豐,以及本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擔任主禮嘉賓,並聯同澳門文化局局長吳衛鳴、澳門政策研究室主任劉本立、澳門日報副董事長李鵬翥、澳門大學校長趙偉、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澳門城市大學校長顏澤賢、澳門理工學院署理院長殷磊、澳門教育暨青年局代表黃健武,本會行政委員區榮智、黎振強、鍾怡等頒獎嘉賓一同向各得獎人頒發獎項。


吳志良主席致辭時表示,深信構建澳門自主的學術體系,是澳門學者的當務之急,也是舉辦評獎活動的目的。通過“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這一平台所產生的協同效應,為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佈局與建構、研究群體的交流和聚合、理論成果的形成與應用提供所需的支援,激勵更多學者投身澳門研究,推動更多學術成果問世,由此促進澳門自主的學術體系的建立、發展和完善,提升澳門學術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而在過去兩屆與廣東省社科聯的良好合作基礎上,今屆評獎活動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的加盟支持和指導,更為澳門學術的繁榮發展拓寬了廣闊的空間。


他續指,因應參與評選著述的學術性和專業性要求的提高,是屆評獎活動分設哲學經濟管理、政治法律新聞社會學、歷史哲學文學、語言教育藝術四個學科組及籌組評審委員會,以突顯不同學科的流變及其特色。綜觀本屆的參評情況發現,本澳學者佔參評人數70%,反映出澳門本土的研究隊伍正茁壯成長、知識群體逐漸成型;從眾多涵蓋不同領域、符合學術規範的參評作品中,則可見澳門學者所擔當的角色明顯地從“被動者”向“主動者”轉化,在西方理論和知識框架的比較和創新中推出適合本土知識的理論範式及研究方法。


田豐主席致辭時認同獎項的設立對於鼓勵海內外學術界關注澳門、思考澳門、研究澳門,共同推動澳門研究的繁榮發展,為提升澳門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發揮積極的作用。同時,當前《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提出與實施,為社科界提供了新機遇和更為廣闊的舞台,因而應該創新合作方式、拓寬交流管道,緊密圍繞粵澳合作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研究,為構建澳門學和推動粵澳合作作出更大的貢獻。


高翔總編輯表示,對澳門學術的發展,國內學界也是密切關注和全力支援的。是次評獎活動面向全球學術界,以客觀的標準、公正的程序、權威的評委,選拔表彰在研究澳門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學者和優秀成果,也欣然看到活動舉辦三屆以來,澳門學術研究日趨興盛,學科涵蓋越益廣泛,水平顯著提升,透露出澳門研究的未來和希望。


頒獎禮結束後隨即舉行晚宴,出席嘉賓向各獲獎者致以祝賀,彼此交流暢聚,場面熱鬧。同場,澳門科技大學藝術團為與會者演奏多首經典樂曲,為頒獎禮畫上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