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結果公佈

由澳門基金會、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與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舉辦的“第三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自啓動以來反應熱烈,共計收到澳門本地和外地著述395份。經評審委員會綜合評審,評選出優秀著述共56項。其中著作類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8項及優異獎11項,將分別獲獎金澳門幣30,000元、20,000元、10,000元、8,000元;論文類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8項及優異獎12項,將分別獲獎金澳門幣15,000元、10,000元、5,000元、3,000元。頒獎典禮將於1月3日舉行。


“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活動自2004年至今已舉辦至第三屆,受到本澳學界以及海內外研究澳門的學者廣泛關注和重視,參與評選的作品涵蓋眾多領域和學科,水準較高,總結了近二十多年來澳門研究的優秀成果。澳門基金會與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在過去兩屆合辦上述活動的良好合作基礎上,加入了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作為本屆的合辦單位,以進一步擴大活動的規模及影響力。活動自本年4月啓動以來,獲得學術界積極的響應,收到來自澳門、內地、香港、台灣和其他地區的中、英、葡文著述共計395份(著作96份;論文299份),申報作品較上屆增加近百份,且澳門本地學者更佔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可見本地學術氛圍更趨活躍,研究成果日漸豐富。除了10份不符申報資格的著述外,共有385份申報著述符合參評資格,其中著作類90份、論文類295份。


此次評獎分為經濟管理、政治法律新聞社會學、歷史哲學文學、語言教育藝術四個學科組。主辦單位依據學科專業籌組評審委員會,成員來自本澳文化學術界與內地知名高等院校及研究單位,包括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總編輯高翔,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林有能,澳門城市大學校長顏澤賢,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駱偉建、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講座教授楊義,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諮詢委員會委員李觀鼎,澳門理工學院教授王五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萬明,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院長李勝蘭、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院長蔡禾,暨南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徐暄,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張振剛,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盧曉中、音樂學院院長黃漢華。


評審委員會依據評審規則進行初評、複評及終評後,共評選出56項著作和論文奬項,獲奬名單如下(按作者筆劃排序):


一、一等獎


1. 著作類4項:Lúcio de Sousa《The Early European Presence in China, Japan, The Philippines and Southeast Asia (1555-1590)─The Life of Bartolomeu Landeiro》,李敏、李偉農等《澳門園林建設與綠地系統規劃研究》,唐曉晴等《葡萄牙民法典》,婁勝華、潘冠瑾、林媛《新秩序:澳門社會治理研究》。


2. 論文類4項:Li Sheng、Yan Ming Tsui:《A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to Tourism and Welfare: The Case of Macao》,徐京輝《毒品犯罪若干問題探討》,郝雨凡、湯開建、朱壽桐、林廣志《全球文明史互動發展的澳門範式──論澳門學的學術可能性》,湯開建《道光七年〈香山縣下恭常都十三鄉採訪冊〉的發現及其史料價值》。


二、二等獎


1. 著作類5項:吳樹斌《澳門大眾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李長森《近代澳門外報史稿》,柳智毅《澳門人力資源開發研究》,袁持平等《澳門產業結構適度多元化研究》,霍志釗《澳門土生葡人的宗教信仰──從“單一”到“多元混融”的變遷》。


2. 論文類4項:Ruohui Zhao、Jianhong Liu《A System's Approach to Crime Prevention: The Case of Macao》,秦斌《基於澳門本土特色的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研究》,劉羨冰《澳門十五年免費教育的意義與展望》,鄭煒明等《瀕臨消亡的一種民間信仰:從澳門朱大仙信仰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


三、三等獎


1. 著作類8項:王鵬《粵港澳跨行政區域創新系統的理論與實踐》,何志輝《從殖民憲制到高度自治──澳門二百年來憲制演進述評》,胡根《澳門近代博彩業史》,梁文慧、王政彥《成人網絡自我調控學習素養──兩岸四地比較研究》,陳震宇《現代澳門社會治理模式研究》,趙利峰《尷尬圖存:澳門博彩業的建立、興起與發展(1847-1911)》,鄧景濱、李靜《應用文研究》,聶立澤《港澳與内地刑事法律比較及刑事司法協助研究》。


2. 論文類8項:Lai Sau Ling Linda, W. M. To《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Public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s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林如鵬、符翩翩《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前景與規劃》,柯森《澳門回歸以來學校教育優質化的策略評析》,徐怡濤、胡東波《路氹歷史館的建築史研究及其保護》,梁劍英《從優秀音樂人才的培養談澳門的音樂環境》,許昌《“一國兩制”的法治解構》,楊開荊《從〈世界記憶名錄〉評審標準看澳門文獻的價值》,劉祖雲《澳門社團政治功能的個案研究》。


四、優異獎


1. 著作類11項:Cândido do Carmo Azevedo《O Lúdico na História do Oriente Português》,朱壽桐:《澳門新移民文學與文化散論》,吳紹宏《澳門特區政府公務員工作動機模型研究》,吳堯、樊飛豪、是永美樹《拼合記憶──澳門歷史建築的發展與保護》,呂志鵬《澳門中文新詩發展史研究(1938-2008)》,李宏君《澳門音樂》,阮建中《澳門博彩產業競爭力研究》,黃湛利《港澳政府諮詢委員會制度》,楊允中《我的“一國兩制”觀》,鄧達榮《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採購法律制度研究》,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氹仔九澳史──清代氹仔九澳廟宇碑刻鐘銘等集錄研究》。


2. 論文類12項:Yao Jingming《Em busca do habitável a partir da Antologia de Poesia Contemporânea de Macau》,王長斌《博彩法與博彩商會:澳門博彩競爭法的迷失》,冷鐵勛《澳門公共政策諮詢中公眾參與的困境及對策分析》,林良玉、吳玫《全球化視野下的澳門:澳門英文報業的新聞框架研究》,陳章喜等:《澳門土地開發與城市空間發展的實證研究》,曾瑪莉《澳門中小學教師組織公平感知研究》,黃翊《社會語言學視野下的文化交匯:澳門“圓形地”研究》,熊美娟《社會資本與政治信任──以澳門為例》,劉居上《盧太夫人慕貞事略》,澳門中華教育會教育科學研究組《為澳門的繁榮穩定,必須加強公民教育》,駱偉、鄧駿捷《〈澳門記略〉清乾隆“西阪草堂”版本考》,鍾若愚、楊玲麗《澳門貨幣替代現象的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