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基金會、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與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同舉辦的“第四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在2015年12月14日傍晚假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行頒獎禮。本屆評獎收到來自兩岸四地及海外地區的中、葡、英文參賽作品298份,符合參賽資格的共293份,包括著作94份和論文199份,共有56份作品分別獲得著作類和論文類的一、二、三等獎及優異獎。
頒獎禮由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副主任鄭振東、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潘雲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社科聯)主席王曉、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社科雜誌社)常務副總編輯王利民,以及本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擔任主禮嘉賓,並聯同中聯辦研究室主任劉斌、澳門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澳門城市大學校長張曙光、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陳曦、聖若瑟大學副校長伊詩迪、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代主任丁少雄、澳門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楊秀玲、文化局代表李觀鼎、教育暨青年局代表黃健武,以及本會行政委員會委員區榮智等頒獎嘉賓一同向各得獎人頒發獎項。
本會吳志良主席在致辭時表示,澳門經歷過近年的急速發展後,現正以全新的發展常態,迎接未來的各項挑戰,社會需要學術界對澳門投入更大的關注和更深入的研究。可喜的是,從本屆評獎收到的參賽作品分析,學術界已不再滿足於對澳門狀況的表徵描繪,逐步轉向尋找更可靠原始資料的田野研究和有充分數據支持的基礎研究。他期望通過持續舉辦活動,更廣泛團結、聯合、凝聚本地和外地的研究機構及研究人員,齊心合力推動澳門學術繁榮。
廣東省社科聯王曉主席在致辭時首先回顧了粵澳學術交流合作的歷程,並進一步指出:粵港澳三地需進一步加強提升區域競爭力研究,拿出切實可行的學術成果和政策建議,為共同構建中國最具活力的經濟體,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服務。
中國社科雜誌社王利民副總編輯在致辭時表示,澳門歷史上是西學東漸的窗口,在文明交流中曾發揮重大作用。自回歸以來,澳門發展呈現新的面貌,研究成果迭出,而本屆評獎活動,更使澳門學的研究更系統與清晰,參評作品涵蓋廣泛,獲獎的作品反映出澳門研究的最高水平。他相信,評獎的持續舉辦能召喚全國學術界力量加入研究澳門的行列,而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將能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貢獻更多的智慧。
中山大學黃國文教授代表評審委員會作評審總結致辭時稱,評獎是促進澳門問題研究的一項重要舉措,委員會本著公平、公正、客觀、中立的立場,嚴格按照評獎標準認真審核參賽作品。透過是次評獎過程,喜見澳門研究的學者群在不斷的深入和擴大,關注澳門現實問題、研究澳門理論問題的隊伍穩定而紮實。
榮獲著作類一等獎的陳志峰代表獲獎者發表得獎感言。他除了感謝參與是次得獎研究的合作者以及工作單位外,特別感謝澳門基金會舉辦這項活動。澳門研究的成果豐碩累累,一方面可以提高澳門人文素質和城市文化形象,另一方面可以為政府的科學施政提供嚴謹而且客觀的政策參考。正由於有了這項活動,鼓勵更多本地和外地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澳門社科人文範疇的課題,令澳門研究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熱點。
頒獎禮結束後隨即舉行晚宴,出席嘉賓向各獲獎者致以祝賀,彼此交流暢聚,場面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