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過程,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便是可惜、割愛:可惜的是不少成果從學術質量上看是完全可以給予較高的獎勵等級,但因名額所限,再三平衡,最後只能割愛。澳門人文社科評獎競爭居然如此“酷烈”,讓參加過數屆評獎的我既感到非常為難同時也感到由衷高興。不少優秀的成果由於競爭過烈而成為一定等級獎項的“遺珠”,評審的時候認真的評委們確曾多次感到左右為難。這樣的感受對於澳門的學術研究來說乃是一個巨大的肯定,這說明澳門人文社科的學術研究水平越來越高,傑出成果越來越多,收穫越來越大。這充分說明澳門回歸二十年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業人員相對較少,研究積累時間不長,有這樣的成就可以說是可圈可點,可喜可賀!
這還不反映澳門人文社會科學成就的全部,因為符合申報條件並進入評獎的成果都須是與澳門相關的學術研究成果,大量同樣具有高度學術水準的非涉澳學術研究成果尚未進入評審程序。從這次並不完全的學術檢閱中可以感到,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總體水平和實力已經不可小覷。
這次獲獎的優秀成果中,有些著作不僅具有相當高的學術水準,而且對於澳門文化地位的認定具有高度的學術性價值。獲得專著一等獎的《中國近代報業的起點──澳門新聞出版史(1557-1840)》,將澳門出版業的起步以及最初的發展放置在“中國近代報業的起點”上進行論證,理據相當充分,以大量的數據和詳實的分析闡證了澳門新聞出版業在近代中國新聞出版事業中的率先垂範的作用。《天朝異化之角──16-19世紀西洋文明在澳門》、《十九世紀中葉美國駐澳門領事的“設”與“撤”》、《澳門之魂:晚清澳門華商與華人社會研究》等等,都分別從西洋文化和西方因素的進入,工商業的發展與特色,當然還有新聞傳媒文化的發達等方面,解釋和論證了澳門之於中國近代文明的發祥意義。這樣的學術論證無論對於澳門還是對於國家,無論對於歷史還是對於未來,都是有重要意義的。
澳門不僅有文化,還有非常厚重以及大有希望的學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