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匡,1925年生於廣東省信宜鎮,出身於書香世家,為唐代名將李晟之後。早年畢業於廣州大學及香港羅富國師範學院。童稚時期,遍覽古今名人所著,每及書畫作品,愛不釋手,輾轉觀摩,與書畫結下不解之緣。青年時期在香港執教維生,曾任東方藝術專門學校教務長兼教授。他日夜課讀,從遊嶺南派宗師趙少昂先生,苦讀砥礪,功力積於有恆,數年間國畫技術與書法已有大成。其所作之花卉、鳥獸、蟲魚、山水,線條堅挺,筆觸細緻,揉合變化,氣韻生動,栩栩如生,引人入勝。筆下人物,婉約多姿,有時代性。其所繪之山水,運筆豪放,佈局奇偉,氣象萬千。曾任趙氏門人組成之“今畫會”會長,其一手創辦之“中華美術院”至今六十多年,從遊者已蜚聲國際。及後,創立港澳台中華文化藝術協會任會長至今。李老一直從事美術教育事業,曾任香港教育司美術委員,1987年後任教於澳門東亞大學及澳門大學,至今仍奔波港澳兩地授徒,誨人不倦。
他的作品自1955年起屢獲世界各地博物館收藏。1963年獲東方藝術專門學校授予榮譽博學院士並頒授“金匙章”。1983年書道會致送“卓越成就紀念章”。1984年日本東京書道連盟敬贈“榮譽獎章”,同年,被韓國東方文化研究院敦聘為該院研究員。1983年台灣歷史博物館以其多年來在海外展出成績卓著,特頒給“榮譽金罍章”,以示表揚。他搜盡奇峰打草稿,不計其數,足蹤遍及世界各地,其所作書畫,獨創機杼,以創新國畫為特點。他的名字已列入《中華現代名人錄》及《世界華人美術家年鑑》。
數十年來,李汝匡在畫壇上展出的作品不勝枚舉,僅就其中之重點作介紹:他曾參與“當代中國名家巡迴展”(德國亞洲文化中心主辧,作品於德國國内二十六個名城展出);“全球華僑華裔書畫國際巡迴展”; “中國現代畫展”(日本亞細亞畫會連續十八年邀請其到日本東京參展);“二十世紀中國名家書畫展”(台灣歷史博物館主辦,在法國巴黎舉行)。六十年來李氏不斷贊助、協辦國際書畫展出。特別是2009年,由香港文化博物館籌備“趙少昂學生作品展覽系列之四──‘夢筆生花’畫展”,展期長達一年,為該館開幕以來展期最長的一次,參觀者眾,好評如潮,擴大了嶺南畫派的影響。
嶺南畫派自高劍父、高奇峰兄弟上承居巢、居亷畫風,折衷於中、西東洋畫法,聚匯了一班志同道合者,培養出一批出類拔萃的學生,在當時畫壇上獨樹一幟。但流派的擴展,需要拓展和傳承,所以當時趙少昂先生的心願(嶺南畫派要衝出廣東)令李老耿耿於懷。然而,如何使北方同行接受,在技法上令人折服?嶺南畫派以渲染細膩、色彩豐富、立體感強等見稱;而北方的畫風,則如近代大家潘天壽先生所言:“須能變化複雜,又不落碎、弱、平、濁。遠視之,整體精神燦然,豁人眼目者乃可入堂奧”。中西技法的結合,很容易減弱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要推廣折衷的畫法,並不容易,要做到既有嶺南畫派的長處,又有北方畫作的特點,需要孜孜以求,下一番功夫,才有成就。由於李老的作品在北方多個城市如北京、內蒙古、鄂爾多斯、青島、丹東等地展出均獲好評,因而引起號稱遼東七子的丹東畫家,有五位以三跪九叩之禮,拜師入門,學習嶺南畫派技法。李老終於實現了趙師心願。
李老雖年屆八十八高齡,仍天天作畫,不斷尋求突破。更難得的是,他以毅力完成一個又一個系列,如荷花、黃山、瀑布、雞、百鳥、鷹、孔雀等。一畫就是近二、三百張,每張構圖不同,構思的難度、廣度、深度、配景及題字均受考驗,每幅作品都是其心血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