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澳門日報07/10/2015
隨著輕柔和緩的小提琴與鋼琴協奏曲,主持人柔美的聲音響起,拉開了九月二十六日晚七時假美高梅維天閣舉行的“詩樂舞中秋音樂晚會”的序幕。晚會匯集了數十位詩歌音樂舞愛好者同台朗誦,伴以樂器演奏或舞蹈,唯美浪漫,表演者各展所長,完美結合,節目內容豐富多彩,共同為觀打造了一場難忘的詩歌音樂晚會。
詩人北島寫〈一束〉:“在我和世界之間╱你是海灣,是帆╱是纜繩忠實的兩端╱你是噴泉,是風╱是童年清脆的呼喊”,這首詩中的意境令人遐想萬千,絢麗繽紛的意象被清澈的音響和美妙的節奏組織成了一個萬花筒般的世界,小提琴與鋼琴伴奏的《外面的世界》,增加了整首詩飄渺悠遠的意境。
愛情是詩歌中必不可少的主題,比如以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來丈量的,直剖心意的愛,然而詩人凌穀的這首〈疲倦〉:“愛情是閉眼擬想的╱彼岸╱一張張的臉╱一個個浮動的孤島╱總有下一程的離愁╱總想到達一個╱未敢到達的地方”,卻有著不沾塵埃的空靈感,如朗夜的星子,沐浴在它的照耀中,你不自覺,卻舒暢難言。朗誦者深沉低語,而舞者伴以一支《Chaconne》舞蹈,略帶憂傷共訴衷腸。
中秋佳節話團圓,大家是否與親人歡聚,共賞明月?回家,回到自己生長的土地,那樣的親切和歸屬感,詩人艾青的作品〈我愛這土地〉:“為甚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可以說是最能表達這種鄉愁。在鋼琴彈奏的《花之舞》樂曲中,傾聽詩人深沉的愛。
而在家人團聚的時候,嘰嘰喳喳又天真可愛的弟弟妹妹們,總是為家裡又添了幾分溫馨。而三位可愛的小朋友帶來的一首〈我的思念是圓的〉:“無論山多高╱無論水多寬╱中秋的月亮啊,請你一定要把我的思念╱從澳門帶到遠方”,澳門和祖國心貼著心,情連著情,一曲李叔同的《送別》輕柔相伴,喜慶而歡樂,將遊子的鄉愁也吹散了。
詩歌不僅能抒發詩人的感情,也是推廣澳門文化的紐帶,就像詩人陶里的〈過澳門歷史檔案館〉:“我背手走過╱澳門的歷史檔案館門外╱中國的古代滾滾而來╱穿黑衣的老祖母坐上╱愛新覺羅的轎子遠去╱回歸原始╱而燧人氏╱正在苦苦尋找一點火”,每每走在澳門的大街小巷,總會被身邊的美景深深吸引,歷史與現代的融合,東方與西方的碰撞,浪漫、愜意、恬靜,又具有歷史滄桑感,而小提琴伴奏的《七子之歌》獨特的旋律,使得詩歌意境更深入人心。
詩歌不分地域,更不分國界。許多葡國詩人來過澳門,其中大部分是過客,他們走馬觀花,驚鴻一瞥,留下幾行充滿異國情調的詩句,然後匆匆離去,詩人庇山耶卻與澳門留下了不解之緣。他把澳門認作了“自我放逐之地”,並長眠於此。鬧市中的西洋墳場,有一塊簡陋的墓碑屬於他。鋼琴曲《水草舞》伴著他的作品〈遠處的花艇〉:“遠處縱酒狂歡,燈火璀璨,白色的光影,令朱唇凋謝……一支長笛孤獨地哭泣,綿延不絕,伶仃,纖弱,在這寂寥的黑夜。”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與狂歡隔岸相望的孤寂。巴西詩人安東尼奧 · 西塞羅所理解的〈保留〉:“保留一樣東西是望著它、盯著它、打量它、欣賞它,也就是說,把它照亮或者被它照亮。”在鋼琴曲《午夜狂想曲》的陪襯下會是怎樣的呢?每個人都會有想要留住的東西,也許是一件事,一份思念,或是一段時光,是為了保留而保留的珍貴。內地詩人潘維,被人稱作詩歌界的賈寶玉,他的愛、他的心,彷彿永遠行走在青春裡,不曾老去。曾有人這麼說,聽他那首〈梅花開了〉:“梅花開了,才知道還有家鄉,才記起還有情事未了。╱梅花開了,寒冷熟了;往昔重了,愛情寂靜。”就像在迎接久違的一場雪,此詩選擇了伴奏《梅花三弄》,恰是“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雖然已經過了秋分,但是夏天好像還是沒有要離開小島的意思,而對詩人余光中來說,夏天就是個永恆的季節,尤其在那不朽的島上,在那長相思的城裡。當他沉浸在蓮花悠悠的清芬裡時,甚至幻想自己是一隻低徊的蜻蜓。詩人余光中的〈蓮的聯想〉:“我的確拒絕遠行,我願在此╱伴每一朵蓮╱守小千世界,守住神秘╱是以東方甚遠,東方甚近╱心中有神╱則蓮合為座,蓮疊如台”,配以旋律清麗、典雅的《出水蓮》,讓人感受到徐徐夏風中那一片淡雅出塵的蓮花。
有人說,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而學生時代裡,同桌的友誼,初戀的情愫,純粹而簡單的奮鬥,夢想的雛形,都是校園最美好的時光。本澳詩人賀綾聲的〈最後一課〉:“最後一課╱忍不住轉過頭來╱你已回到陽光懷抱中╱就像詩歌寫到一半再沒有靈感寫下去”,讓時光重回校園,在結他伴奏《同桌的你》響起的那一刻,恍如回到昨天,憶起專屬自己的青春歲月。而九十年代初來澳門定居的詩人卓瑪〈贈洛桑〉:“你分明是用藏袍把我裹住╱將一粒粒青稞塞入我口╱爬上土牆陪我看星星╱壯膽朝我揚揚頭跳下拉薩河╱為我捕魚的洛桑哥哥呀╱原來二十年後你還在找╱找得已穿透天際的繁星╱不忍抬頭”,描繪了兩小無猜的唯美純真,質樸善良的夥伴,情深不壽的懷念,這種純粹在任何年代都讓人感動,而朗誦者在舞蹈《常靜》的配合演繹中,品味年少青澀的情感與觸及心靈的感慨。
整場晚會以詩歌傳遞思念,表達情懷,詩歌選材不僅包括內地優秀詩歌、外國詩人的經典名作,更選取數位澳門本土詩人的佳作,而演繹詩歌時,也打破陳規,配以樂器、舞蹈等音樂形式,重新包裝,令人耳目一新,意在打破傳統局限性,推廣澳門詩歌,乃至澳門文化。
澳門亞太文化藝術協會主辦的詩樂舞中秋音樂晚會,得到澳門基金會部分贊助。主辦方本次做出新的嘗試,希望能引起更多關注與共鳴,也冀望日後在不同佳節,選擇適合時段,舉辦更具意義的主題活動,支持原創,更多宣傳和推廣澳門本土文化。
文╱圖:木元沙羅
相關連結: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5-10/07/content_1034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