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學術研究,整理本土文化

學術研討

  • 舉辨 15 場學術研討、講座及交流活動

“一帶一路”與澳門發展國際研討會

由本會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政策研究室及思路智庫主辦,於 6 月 8 日至 9 日在澳門舉行。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葉大波等出席了開幕式。此次研討會開啟了澳門政府與民間合作共同參與國家倡議的序幕,並期望藉此進一步提升澳門社會各界對“一帶一路”的認知度和參與感,推動各界共同謀劃澳門未來可行的參與路徑,為澳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開創新的篇章。

會議為期 2 天,共舉行 1 場主題演講及 4 場嘉賓對話,受邀的中國、葡萄牙、 泰國、巴西等國前任政要,海外商界、僑界領袖,國際、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本澳各界等 300 位嘉賓齊聚會場,積極建言獻策。

第 5 屆“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由本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暨南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及澳門科技大學合辦,於 11 月 25 日在廣州暨南大學舉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 70 位專家學者圍繞“澳門學與早期全球化浪潮”、“澳門學與澳門精神”、“澳門學與澳門發展道路”三大主題,共同探討澳門學與澳門發展。

“中國歷史上白銀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

由本會與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合辦,於 4 月 27 日至 28 日在澳門舉行,來自兩岸四地以及葡萄牙、日本等 20 多位專家學者出席,共發表了 15 篇論文,為推動澳門學的學科建設以及突出澳門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討。

第 6 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由本會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及《明報月刊》合辦,於 11 月 28 日至 30 日在澳門及香港舉行,邀請了 120 多位來自海內外華文著名作家、學者共同圍繞“絲路之旅”的主題展開總結探討,一同推動華文旅遊文學的創作與發展,發表的論文約 70 篇。

第 11 屆“澳門社科界學者研修班”

由本會與澳門中聯辦文化教育部、南京大學合辦,旨在進一步加強本澳學者對國家歷史文化、人文藝術、經濟建設等問題的認識。本屆研修班學員共14人,於5月14日至19日在南京舉行,課程設有五場圍繞社科前沿發展的專題講座。

“中國/澳門:航海路線、海峽與大洋”國際學術研討會

由本會與澳門中聯辦文化教育部、南京大學合辦,旨在進一步加強本澳學者對國家歷史文化、人文藝術、經濟建設等問題的認識。本屆研修班學員共14人,於5月14日至19日在南京舉行,課程設有五場圍繞社科前沿發展的專題講座。

第 12 屆“盧斯塔尼亞人國際協會會議”

本會與澳門理工學院、盧斯塔尼亞人協會於 7 月 24 日至 28 日合辦,來自 19 個國家和地區、超過 80 所高校的 150 多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以“全球葡語 在中國和澳門的影響力”為主題,共舉行四場分會和 48 個小組會,探討的範圍包括葡國文化、文學,文學電影、當代歷史、東方與葡語文化的研究,以及關於女權的研究、葡語教學、語言學等議題。

歷史高端講座

本會與澳門大學於 1 月 10 日合辦。主講者為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教授,講座以“Higher Education and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The Case of China, Past and Present”為題,闡述高等教育如何在中國封建專制制度下展現其彈性和活力。

大使系列講座

由本會與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合作,定期邀請外交官員、中國駐外國大使,以及各國駐港澳地區的大使來澳深入社區舉辦講座。

第一單元的講座於 11 月 10 日及 11 日在澳門大學、澳門歸僑總會舉行,前外交部發言人、前駐阿富汗、印度、意大利、波蘭大使和首任阿富汗事務特使孫玉璽應邀擔任講座嘉賓,以“中國引領全球治理”為題發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