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良倡向學生推廣世遺
“第八屆粵臺港澳文化交流硏討會——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昨日舉行。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吳志良表示,近年本澳經濟隨博彩業的開放急速發展,城市文化形象顯得越來越重要。前年本澳成功申遺,無論政府和民間都很重視城市文化的塑造。他認為本澳歷史文化敎育仍有很多工作可做,尤其是向本澳學生推廣澳門的歷史文化遺產。
文化具旅遊核心價値
硏討會由澳門基金會主辦,廣東省文化學會、臺灣傳播發展協會、香港珠海學院協辦,昨日上午九時半至下午六時半假旅遊活動中心舉行,四十多位內地及本澳文化領域硏究的專家學者應邀出席。主辦單位希望藉硏討會加強兩岸四地專家、學者的交流和合作,促進兩岸四地城市文化的探索和硏究,並期望會議能為澳門文化城市形象的深化和發展帶來啟迪。
吳志良在硏討會開幕式上表示,文化與旅遊的關係日益密切,兩者在人們的生活和地方經濟建設中也佔據着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各地政府根據自身“城市文化”特點包裝旅遊品牌。兩岸間合作議題中,旅遊推廣也是核心的課題之一。是次硏討會的主題切合現今旅遊業從“觀光休閑遊”向“主題遊”過渡的發展特點,“主題遊”的特點是“文化”因素在旅遊項目中發揮核心價値作用。
文化氛圍是寳貴資源
“澳門歷史城區”前年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大量的歷史建築分佈各處,經過數個世紀的變遷依舊保留,東西方文化互撞交融,不同民族合力營造社區生活自成風景,不單展示了特殊的建築藝術,更展現了不同宗敎、文化生活以及習慣的尊重與融和,形成獨樹一幟的文化氛圍,這都是澳門旅遊業發展可以憑藉的寳貴文化資源。
如何深入挖掘這些資源並促進其發揮經濟效益,受到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越來越多關注。他希望當局可以加強向靑年學生推廣宣傳澳門歷史文化遺產,開設相關的課程,讓下一代認識澳門獨有而珍貴的文化。
臺灣傳播發展協會理事長鄭貞銘表示,文化從地域化、本地化走向世界是必然趨勢,如何透過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撞擊,汲取精華以致於文化思潮、文化形態的多方面探討,以促進世界文化的比較探究,展現文化精華與豐富內涵,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這是文化交流的眞正意義。
世遺入手塑城市文化形象
近年本澳博彩業蓬勃發展,多家賭場酒店拔地而起,大型建築除了令城市景觀發生很大變化,也影響城市形象。本澳學者認為,應該重視城市景觀的改變帶來的自我形象與價値觀的改變,以澳門過去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融為特點,塑造自己的城市文化形象。
設法保留古舊建築
本澳學者李展鵬表示,近年一幢幢巨型豪華賭場酒店相繼出現,一時間改變了澳門的天際線,巨型賭場酒店拔地而起。旅客改變澳門的觀感,澳門人的自我形象也因此不同。當金光閃閃的賭場外觀讓人習以為常,人們的價値觀也會潛移默化地改變。
當有關大型賭場在媒體上的報道不斷出現,澳門人對自己的看法也會有微妙的變化。澳門這些景觀的改變,對旅客也許只是驚鴻一瞥,但澳門人不應漠視這片朝夕相對的空間。最近有關松山燈塔的討論,意味着已有市民在意澳門的天際線,人們應該聆聽這些聲音,重新思考今天的澳門。
本澳學者胡根指出,很多歐洲著名文化城市如巴黎、維也納等也有賭場,但城市規劃極力突出的不是博彩,而是城市的歷史與文化形象。澳門向外宣傳推廣時也是突出世遺及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往史,若要成功塑造自己的城市形象,首要努力讓“澳門歷史城區”沖淡“賭城”的影子。要成功傳承歷史文脈,用舊建築表現已逝去的人文歷史是很好的方法。
古舊建築是不可再生的物態文化,因此新的《文物保護法》出臺,要盡可能保留現有建築。在城市的精神文明方面,政府和民間仍需要繼續下功夫,投放更多資源,設法提升居民的素質,努力營造澳門特色的城市文化氛圍等軟環境。
修建街道配合世遺
本澳學者林發欽表示,對絕大多數的旅客來說,澳門是個“賭城”,其他只是“賭城”的點綴。然而,前年澳門成功申遺,加上種種利好條件,訪澳旅客持續增加,其中以文化觀光為主要目的的旅客增長尤為明顯。由此觀之,澳門申遺成功,是重建澳門城市文化形象的契機。
澳門歷史城區作為一個重要的區域,尙未能被居民和旅客廣泛認識,形象難以建立。因此,重建澳門城市旅遊形象,必須從重建公衆心中的澳門世遺形象做起,入手處是修復城區的街道,使與旅遊城市的身份相適應。
開發世遺旅遊促經濟多元發展
在昨日的硏討會上,部分本澳學者談到利用獨特的城市形象融入旅遊業中,進一步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使城市文化形象與經濟發展互相促進,互相影響。
本澳學者梁文慧、馬勇在《文化遺產旅遊與澳門城市互動發展策略的硏究思考》論文中提到,博彩旅遊業已在澳門的經濟構成中佔據絕對主力的位置,且澳門博彩業的國際競爭力也不斷提高。
然而,在經濟不斷發展下,澳門也存在發展上的瓶頸——經濟結構過度單一化,單一產業結構會給澳門長期發展帶來一定風險,為此應從戰略性的高度關注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
他們建議通過硏究,系統建立澳門文化遺產資源體系,探討其與現代城市發展的融合與促進機制。全面審視澳門文化遺產旅遊發展的現實條件及未來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借鑒國內外文化遺產旅遊的發展經驗,為澳門文化遺產旅遊的發展制訂合理的戰略目標。
澳門文化遺產是城市的核心文化資源元素,建議有關的硏究可考慮以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旅遊產品設計、城市定位與城市核心競爭力等相關理論為支撑,以關注文化遺產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視角,立足澳門文化遺產旅遊的發展,着重探討文化遺產旅遊的開發對本澳城市旅遊發展的重要作用。
澳門設計師協會黃奕輝認為,良好的城市形象規劃,最終有助整個城市的經濟振興及政治民生等的綜合發展。
不過,城市形象有別於企業形象,不能以經濟意識為主導價値取向,因為城市形象除了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和提高競爭力外,還須兼顧城市的政治和文化的長遠發展及人民生活素質,於合理範圍內提升,形成產業、文化、民生及形象四贏局面。
澳門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龔剛指出,當今澳門正面臨結構性轉換的趨勢和新發展形勢,在新形勢下,面臨着挑戰與歷史機遇。有志成才的澳門靑年應把握時代精神,不斷提升自我,實現個人能力的全面“升級”。
(來源:二00七年四月六日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