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會、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澳門社會科學學會聯合主辦的2019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研討會1月20日在澳門舉行,藉此回顧展望澳門在大灣區中的角色及發揮優勢,推動合作與發展。
會議由廣東華南經濟發展研究會承辦,《亞太經濟》雜誌社協辦,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處長洪波,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王曉,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張錦川,澳門社會科學學會會長楊開荊、理事長關鋒等80多位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專家學者出席。
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研討會是廣東省社科聯在原自1988年開始舉辦的粵澳關係研討會的基礎上倡導發起的粵港澳社科界學術交流活動平台。適應時代的需要,研討平台也經歷著從粵澳關係研討會到粵港澳學術研討會,再到現在的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研討會的發展歷程。本次研討是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研討會的首場研討,也是積極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戰略要求的具體體現。本次研討會主題定爲“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機遇,構建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新優勢”,研討會得到了粵港澳三地政府及專家學者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共收到論文80多篇。
王曉主席、本會行政委員會吳志良主席、張錦川副總經理、關鋒理事長等主辦單位代表先後在大會上致辭。王曉主席表示,粵港澳三地社科界乘改革開放春風,一直保持著廣泛的聯繫和密切的交流合作。自1988年舉辦首届粵澳關係研討會起,已走過了30個春秋,粵港澳三地社科專家學者提出的很多政策性建議,如港珠澳大橋建設、服務貿易自由化、橫琴自由貿易區建設等,都從理論探討變爲現實,凝聚和彰顯著三地社科界的智慧光芒。近年來,廣東省社科聯在香港、澳門成功舉辦了“粵港社科專家話香港文化名片”、“粵澳社科專家話澳門城市文化名片”活動,大大推動了粵港澳社科學術交流,並將加强同港澳在歷史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的交流合作。她真誠地希望參會專家學者能够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求,進行理論探索,提出有戰略性、前瞻性、操作性的理論成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國兩制”事業發展。
本會吳志良主席表示,圍繞珠江三角洲伶仃洋的城市群,憑著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長期以來擔當著中國對外窗口和門戶的重要角色。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粵港澳地區的窗口和門戶作用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為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國家建設成現代化強國,協力勾勒出宏偉的藍圖。而為回應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號召,通過這次“升級改造”,使研討會的性質更具針對性,並發揮團結大灣區城市社科界研究力量的平台作用。他深感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團隊的一員,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推進國家現代化的征程中,使命和責任都是十分重大的。
與會專家們圍繞研討會主題,就粵港澳大灣區緣起與路向、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高技術製造業等産業發展趨勢,以及推動在貿易、服務、教育、司法、文化、金融等領域的合作發展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