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平台作用 共融全媒時代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圓滿閉幕
14/06/2019

由中國文聯、澳門基金會主辦、以“全媒體時代的藝術與文學”為主題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於6月11日至12日在澳門科學館舉行。主辦單位認為今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周年華誕及澳門特區成立二十周年,論壇再次落戶澳門舉辦,別具意義,經過十年的奠基,論壇亦逐漸成為專業性強、層次高、成果豐碩的良好平臺。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副主任薛曉峰,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國務院港澳辦交流司司長吳煒,文化和旅遊部港澳臺辦公室巡視員滿宏衛,中國文聯全委、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中國文聯全委、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鍾怡,澳門中華文化聯誼會會長梁華,以及潘魯生、舒婷、蒙曼、王吉隆、井迎瑞、楊渡、梁鳳儀、姚風等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80多位專家學者、藝術家出席論壇活動。


李屹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持續而深遠的影響,也為文藝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文藝工作者應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不斷推動藝術創新創造,為中華文化增添更強大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生命力;應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創新創造、堅持交流互鑒,共同致力於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勠力同心、攜手並肩,傳承弘揚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塑造好中國形象,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同時,也需要敞開胸懷,吸收和借鑒世界上一切優秀的、富於創造性的文化成果,以積極開放的姿態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吳志良在致辭中表示,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的專家學者由於文化上的同根同源,能夠為兩岸四地的交流合作營造更多的親切感,並為四地的發展帶來許多具實踐意義的啟迪。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文化藝術界不能置身度外,應思考如何傳承、弘揚和發展本土傳統文化精粹,加強現代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因此,他認為作為文化傳承者、傳播者,應該結合兩岸四地文化交流與發展的現狀,著眼新技術、新思維對當代藝術與文學的影響,為當代中華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發展建言獻策、盡心盡力。


王英偉在致辭中說,文學是傳承時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重要媒介,亦滋養無數藝術創作。文學創作可讓文字像圖片及影像那般更能吸引觀眾,推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文學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跨界合作,讓不同的藝術形式互相切磋、融合、溝通,碰出不一樣的火花,具有重要意義。


開幕式後,蒙曼、何冀平、呂志鵬、楊渡、陸奧雷、周曉晗、龔剛、周蕙心、李晨、袁紹珊、潘魯生共11位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專家學者,以“一樹梅花一放翁”“創作在全媒體時代”“全媒體時代下的澳門文學發展”“互聯網時代的文學和藝術”“當下生態與未來面向:香港藝發局的角色定位與藝術推展策略”“全媒體時代的連環畫創作”“遊移的邊界:全媒體時代澳門文學的跨域傳播”“創建粵港澳大灣區設計聯盟”等主題先後發表大會演講。


在6月12日的分論壇中,專家學者則圍繞全媒體時代的舞臺藝術與文學、視覺藝術與文學、影視藝術與文學及全媒體時代藝術與文學的跨文化交流等主題展開分論壇討論,就自身藝術領域研究和藝術實踐發表獨到見解。

論壇舉辦期間,中國舞協副主席、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黃豆豆參與“舞藝傳承” ——內地藝術家進校園活動,於6月11日走進澳門培正中學,向澳門青少年講述中國風舞蹈的故事。


分論壇後,大會隨即進行總結,呂麗莉、朱培爾、許子東、賀越明分別進行小組總結,潘魯生作論壇總結時稱,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論壇着眼新技術、新思維對當代創作的影響。兩日的交流成效顯著,各專家學者結合自己領域知識,對全媒體環境分析討論,觀點精彩,體現出專業水準及理論水平。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鍾怡致閉幕辭時表示,全媒體時代已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是次論壇為四地優秀藝術家提供一個交流平台,亦有本地藝術家參與其中,認為這個平台達到預想效果,期望未來有更多年輕藝術家參與論壇作交流。她又稱,無論在經濟或文化方面,澳門現時必定是朝向灣區發展,而內地亦看好本澳葡語市場,大家可利用自身優勢,互相借鑒將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