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世界記憶工程亞太區委員會 (MOWCAP)第五屆全體會議於5月14至16日在泰國曼谷舉行,來自亞太區十五個國家逾六十位代表出席了會議,澳門基金會應邀派出人員參加會議,冀增加澳門與國際的交流合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發起“世界記憶工程”計劃,並設立《世界記憶名錄》,旨在推動和喚起各地對歷史文化遺產,尤其是文獻的關注意識,以傳承人類共同記憶。“世界記憶工程”亞太區委員會是該計劃其中一個地區性的組織,每兩年舉辦一次全體會議;各地委員代表國家/地區出席會議,商討亞太地區文獻信息事務的發展及制定相關政策。2010年澳門基金會與 MOWCAP合辦的第四屆會議在澳門順利舉行,並通過了澳門教區檔案文獻列入亞太區《世界記憶名錄》,引起國際關注。
第五屆會議由UNESCO泰國國家委員會以及泰國國家教育部牽頭主辦。一連三天的活動主要回顧各地乃至整個亞太區在文獻保護、電子化及數據庫建立等方面的狀況,並討論“世界記憶研究”(MoW Studies)的推行,以及制定國際公約的可行性等等。大會更評審了新一批共四項文獻入選亞太區《世界記憶名錄》,當中兩項來自中國: “中國西藏元朝官方紀錄”,以及 “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活動亦安排拜訪當地的文獻機構,了解當地歷史文獻及管理方式。
各地代表報告文獻保護及電子化計劃
大會主席 Ray Edmondson回顧了過去兩年亞太區文獻業發展狀況,並介紹了MOWCAP的成長及發展、出版刊物及相關活動等。他更強調了上屆會議在澳門成功舉辦,為MOWCAP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各地代表匯報了當地情況,尤其指出文獻修復及保存環境改善的迫切性,而亞太區內各國發展情況亦甚為參差,部分國家面臨檔案毀壞,故急需修復及電子化作業,使其得以保存及利用。為此,有代表建議設立MOWCAP信託基金,為落後國家提供技術及設施援助,共同推動亞太區文獻的保育工作。
澳門基金會研究所楊開荊亦代表該會報告澳門在文獻列入《名錄》後的進展,包括澳門基金會正在研究建立澳門文獻資源庫、澳門記憶工程等計劃;同時亦介紹了澳門在推動文獻信息方面的活動,包括研討會、論壇、學術交流、搜集海外澳門文獻,以及檔案電子化、虛擬圖書館等等的現狀,並分享澳門現存的特色古籍,如葡文古籍、寺廟中的貝葉經等等,引起各地與會者興趣,並對澳門的工作表示認同和肯定。
評選亞太區《世界記憶名錄》項目
本屆共有五項文獻項目向 MOWCAP申報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經大會嚴格評審,以及反覆提問、諮詢,最後由各國代表投票決議,合共批准四項文獻列入《名錄》中,一項被否決。入選項目具體分別為:中國的“中國元朝西藏官方紀錄 1304年至1367年”、“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 (即海外華僑書信以及匯款單據);澳洲的“佛郎西斯.威廉姆斯之相片系列”;越南的“木雕版佛教文獻”。至今,MOWCAP《世界記憶名錄》已增至十六項。
推廣及教育“世界記憶”
對於在世界各地宣傳教育“世界記憶”,UNESCO“世界記憶”國際諮詢委員會已計劃在各地推行“世界記憶研究”項目,並設立了“教育與研究工作小組”現正處於起步階段,在歐洲一些國家試行中。藉著本次會議,與會代表建議在各地大力推動“世界記憶研究”(MoW Studies)計劃,培養更多人士參與文獻保育行列。與此同時,大會亦希望通過生動的網頁、面書(Facebook)等與年輕人溝通,鼓勵學生認識和了解文獻保護的重要意義。另外,對於研究已久的世界記憶國際公約問題,亦在會議上展開熱烈的討論,相信未來在這方面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大會安排與會者參觀泰國國家檔案館、國家圖書館。兩館分別展出其珍貴文獻,除了紙本文檔案古書外,亦有貝葉經、石刻等載體,以及照片、古地圖等。專家學者亦介紹了其保存與整理方式,並安排與有關專家交流互動,讓各地代表進一步了解當地文化。
本次活動進一步明確記憶工程現況及發展趨勢,同時亦向國際組織宣傳澳門的獨特文化及文獻遺產,促進澳門與世界各地學者在文獻遺產、記憶工程等議題上的交流,並相信在此基礎上將可展開更多的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