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澳門文學叢書》經已出版
04/02/2025

全套13冊的第五批《澳門文學叢書》經已由澳門基金會、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中華文學基金會合作出版,該叢書自2012年開始啟動,啟動以來已出版了五批共79冊,包括2014、2015、2016、2019年推出首批22冊、第二批21冊、第三批13冊及第四批10冊的澳門文學作品。是次出版的第五批叢書分散文、詩歌、小說三種體裁,涵蓋當今澳門文壇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忠實反映澳門文學的全貌。

 

第五批出版的叢書包括石磊《微風私語》、古冰《一個人的廣場舞》、安好《總要相信有晴天》、公榮《我與天蠍相望》、李峻一《這些年我發過的誓》、李懿《過三關》、孟京《自斟字唱》、林格《第四人稱》、洛書《魔術師》、席地《第六次回歸花園》、張卓夫《鏡海迴瀾》、賀綾聲《神奇的少年時代》、關曉泉《幾多風景換來一句詩》。

 

第五批《澳門文學叢書》每本定價45澳門元,澳門各大書店均有代售。

 

 第五批《澳門文學叢書》書籍簡介

 

1. 石磊《微風私語》

《微風私語》的大部分作品取自風之子在微信中所發的詩作。每逢佳節,微信中的祝福都如同春風吹過櫻花般漫天飛舞,令人詩情勃發。或中秋月夜,或新年伊始,微醺中必有詩情萌動。詩歌因情而作,論風景,談親情,憶友情,記錄了日常生活的生活感悟,讀來親切而自然。


2. 古冰《一個人的廣場舞》

《一個人的廣場舞》集結了作者七年來於《澳門日報》“新園地”刊登的專欄文章,全書分為“時事”、“藝事”、“情事”和“故事” 四輯,記錄了作者對時代、藝術、愛情、生活等的想法與見解。寫專欄,猶如在一版報紙偌大的“廣場”上,和眾多作者們一道,跳一支既混雜了集體意識,又與各自的喜好、見識、經歷、思想緊密相連,風格獨特的廣場舞。閱讀本書,猶如廣場舞的觀眾,手執望遠鏡,將視野集中在其中一名廣場舞者身上,感受與此孤獨的靈魂交匯的瞬間。


3. 安好《總要相信有晴天》

《總要相信有晴天》收錄作者近十年來在《澳門日報》、《華僑報》、《澳門筆匯》等本地刊物發表的散文,既有抒情議事,亦有讀後感悟。環繞小市民日常的所見所思,探索自己意屬的生活哲學。字裡行間是若隱若現的悲春傷秋,卻始終相信晴天就在不遠處。


4. 公榮《我與天蠍相望》

《我與天蠍相望》中的百多篇小品文,都是作者在2005年至2016年期間寫的專欄文章,十二年來所寫的文章當然不止這些,只是許多舊作作者覺得不順眼刪掉了。不過,剩下來的也不是精品,只是自己覺得較好而已。在澳門生活了幾十年,這個小城在長達四百多年的時間裡由西洋人統治,社會長期處於小漁村的狀態,民風簡樸。特區成立後澳門迅速發展,生活在其間,感悟是很深的。不過,一旦用文字組成概念去反映自己的所思所見,又覺得難以捕捉到現實生活中的神韻,只是這些文章終歸是自己生活的一點紀錄,好醜就讓讀者去評論吧。作者也藉此感謝澳門基金會對本土文學的支持,讓其作品得以結集出版。


5. 李峻一《這些年我發過的誓》

《這些年我發過的誓》是十多年來作者在《澳門日報》副刊的專欄結集,每兩周寫一篇,很自律地一直寫一直寫,不遲交不開天窗,已令作者足以自豪,由於所收錄專欄橫跨十多年,某些內容已明顯不合時宜,但在較早期的文章作者看到更棱角、更愛挑釁的自己,那時比較年少氣盛,不像現在般瞻前顧後。這書名最後敲定為《這些年我發過的誓》,無論對人還是對事,發過的誓很多,能兌現的很少,想起曾辜負了的別人和自己,就內疚得想狠狠自摑十個耳光,不過都回不去了,那些與朋友圍爐而坐、狂歌痛飲的晚上,那些一往無前,向理想狂奔的日子都回不去了,但又如何?日子還是繼續要過吧。


6. 李懿《過三關》

《過三關》收錄了青年作家李懿的十三篇短篇小說與一篇中篇小說。全書聚焦於城市主題,以澳門為主要背景,通過多個人物的生活片段,探討青年人的愛情觀與婚姻關係,並重點關注現代女性的精神面貌。中篇小說《非法之王》便是對科幻歷史架空題材以及澳門的一次融合嘗試。


7. 孟京《自斟字唱》

《自斟字唱》主要收錄了作者2015-2019年發表於報章的同名專欄,一般是在三更半夜聽著音樂、沉浸在歌曲情境之中寫成。內容多為個人感懷、追憶童年、體察生活。彷彿一個失眠症患者用滿滿一盒文字,堆砌起自己隱秘的小世界,除了真心沒別的了。另收錄數篇半虛構長文,自感掏心挖腹,擦拭鏡子上的泥。


8. 林格《第四人稱》

《第四人稱》輯錄了作者踏入三十歲後的回望與記錄,在執筆書寫自我的同時,在文字裡漸漸察覺到一種既我非我的存在,如同面向鏡子對話時,鏡內人的呢喃像是自語,又像是對話。本書共分“我鏡中的虛像”,“你眼中的實像”,“他命中的幻像”,“誰夢中的後像”四輯,是成長,或疼痛,或憶念,或遺憾……世上要是真有能反觀自身的第四人稱,大概鏡中人便是。


9. 洛書《魔術師》

賭場裡的無名硝煙,青春的印記以及荒原,回憶裡的隱匿和匱乏,不同的場景和情節,長詩與短句的跌宕起伏,還有堅持的黑色主題,包括無法言說的愛情和死亡,無可避免的傷痛和告別。作者以專業的知識為依託,縝密的數據統計思維為利刃,敏銳感性的眼光為視角,試圖去觀察、抒寫、記錄個人在澳門的生活和成長,詮釋自我的感悟和思想。


10. 席地《第六次回歸花園》

《第六次回歸花園》是作者於2015-2023年所寫的詩歌合集,共分九輯,探討了生命、存在、人際關係、時間、記憶、孤獨、成長、文化、歷史、社會現象、人性、情感等主題,詩歌以孩子的純真視角、夜晚的隱喻、身體的自我感知等多樣的切入點,表達對世界獨特觀察和深刻感悟。這部詩集,在作者嘗試在一年一變中讓文本繼續生長,用不同方式回歸到同一個花園,瞬間的平靜。


11. 張卓夫《鏡海迴瀾》

《鏡海迴瀾》分為四輯:“港澳人事”、“城市風情”、“外國見聞”、“澳門故事”,集中收錄了作者五十多年來創作的代表性作品,本書對澳門的歷史故事進行詳細描寫,細致描繪了澳門的獨特之處和特色所在,可謂一部了解認識澳門的文學讀本。


12. 賀綾聲《神奇的少年時代》

《神奇的少年時代》分為“送一條非洲鰂給爸爸”、“迷霧驚魂”、“陰天快樂”、“寫作騙子”、“時代記號”、“在等待與到來之間”、“漫步澳門”、“書櫃裡的回憶”和“那誰何苦等你唱”共九輯,主要收錄作者於2000年至2020年於報刊、網絡撰寫的專欄隨筆。這是一部文藝青年演化史,也是澳門八零後這代人的成長片段、青春記憶。


13. 關曉泉《幾多風景換來一句詩》

《幾多風景換來一句詩》是作者以其金融從業員身份,用詩人的視覺對生活的記錄。全書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以財經作為切入點,書寫社會上的變化;第二部份用文字去刻劃當刻的現象;第三部份就是作者通過回憶去記載生活。在營營役役的職場,我們經常被各種工作壓得透不過氣來,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循環、一次又一次的股市上落,無不影響着每個人的生活節奏。作者就在這個環境中,用不同的經濟理論、價值觀、回憶和視覺,去書寫屬於澳門的詩句。

第五批_澳門文學叢書_全套封面(2) (Custom).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