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消息】中國文聯全委、澳門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會長蘇樹輝作主題演講時,多方面闡述澳門對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指出愛國愛澳是本澳社團基本特色,成員來自不同階層、群體,既促進文化交流及社會和諧,協助開展各種社會福利事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的功能;澳門文藝界百花齊放,反映澳門文化的和諧特質,倘凝聚和培養人才,將成“澳人治澳”的中堅力量。
蘇樹輝表示,一直以來中西文化在澳融洽共處,因博彩業發展太快、鋒芒畢露,世界才對澳門祇有“賭城”的片面觀念,遺忘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在彰顯相容並蓄的澳門文化特點上,當務之急是要培養各類專才,尤其要對澳門和中國歷史文化有深入認識,以推動文化項目發展。
歷史上看,東西文化的碰撞表現,和諧多於衝突、平衡多於對抗、包容多於分離,反映澳門是一個包容城市,冀這種和諧文化能在世界上加以推廣,並提供歷史經驗和借鑒。隨着時代變遷,澳門不斷重塑自己,由漁業、製造業發展到旅遊博彩業,但始終保持本身文化特色。誠然澳門既擁有全球最大的博彩市場,也擁有世遺,有利加強旅遊品牌效應,建議善用自身文化優勢,發展一些反映澳門特色的項目。澳門居民對本土文化價值的認同,十分重要。
澳不複製其他城市
蘇樹輝強調,澳門就是澳門,不應是其他旅遊城市的複製品,未來須續依循本身文化特色發展,成為一個具有本土特色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長遠應借助區域合作優勢,順應珠三角經濟大融合發展,配合跨界交通銜接,為文化發展帶來生機。澳門地方小、人口少,但作為西方人最早接觸的地方,文化價值和影響巨大而深遠,應充分認識和肯定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地位,不僅有利自身的文化建設,更對澳門與珠三角以至沿海地區的文化整合起積極作用,共同推動中華文化藝術的繁榮和發展。
搭建歐亞文化平台
與此同時,廣大居民應充分發揮澳門文化的橋樑作用,推動兩岸四地以至中葡之間的合作交流,使澳門和諧共融的文化,繼續成為國家及全世界的驕傲。宗教文化的互動,跨越了政治的分歧,有利促進民間交流和民族團結,各界應為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作出應有貢獻。澳門獨特的中西文化將可吸引歐洲人經澳門到內地旅遊,有助中國文化走出去,未來有望搭建起歐亞經濟、文化平台的重要作用。
轉載自2012年11月21日澳門日報第A07版: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