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讀後感徵文賽頒獎

【本報消息】由澳門基金會與本報合辦的第十八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昨日頒獎。今年賽事以“快樂的鑰匙”為主題,高中組、初中組分別由東南學校鄧婉薇、澳大附屬應用學校鞠松子掄元。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鍾怡表示,本屆賽事參與同學及數量大幅上升,反映中學生閱讀風氣興盛。冀望學生延續閱讀習慣,充實人生。


閱讀實現“中國夢”


頒獎禮昨日中午十二時半在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行。澳基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本報副總編輯廖子馨、副刊課主任湯梅笑,鍾怡,高中組評判陳志峰、鄧曉炯,初中組評判李公榮、趙陽、楊穎虹,多所獲獎學校負責人及導師出席。


鍾怡致詞時首先感謝學生對賽事的熱烈參與,今年比賽吸引廿五所學校參與,參賽作品達四百五十多份,反映閲讀風氣較以前興盛,閱讀書籍的類型及範圍更多、更廣,視野更開闊,當中不乏驚喜之作。鼓勵同學續從閱讀中裝備自己,充實自我,以開闊的胸懷迎接挑戰,困難時變得堅強,順境中懂得惜福,閱讀中不難找到樂趣。她也談到閱讀對實現“中國夢”的作用,閱讀讓人識理明智,待中國成為禮貌之邦、文化之城、知識之國,正是強國夢想實現之時。期望同學延續閱讀習慣,活出愉快、充實和有意義的人生,並把閱讀的精彩、樂趣與朋友分享,釋放寫作熱情和天賦,造就賽事成為主辦單位品牌的活動項目,成就同學成長中的美好回憶。


作品整體缺感染力


初中組評判楊穎虹點評賽事時認為,“快樂”的主題涉及較高層次的哲學問題,學生不容易駕馭,許多同學走捷徑直接找本有關“快樂”的書入手,然而形可以輕易畫出,神卻不易拿捏,有感作品整體欠缺感染力。她送給學生讀書思考“三部曲”:一要有自己的感想、有感而發;二在參考別人的感想,融會貫通;三要提出問題和思考點。她勉勵各得獎者,比賽只是一次性的成功,享受寫作中最純粹的愉悅,才能把握快樂鑰匙。


高中組評判鄧曉炯評價說,寫作重在有心而發,向自己坦誠,與讀者真誠分享。他與得獎者們分享寫作的三點心得:寫作自由高踞第一,不讓形式主義禁錮思考,切忌格式堆砌;第二是寫作多元,高興看到是次比賽投稿量大,作品豐富,但閱讀本地文學作品的不多,閱讀類型仍然單一,少涉足科技、政治、小說、傳記類書籍;第三是寫作永恆,建議得獎者忘掉賽果,落敗者也毋需氣餒,寫作就如一項馬拉松,跑到最後才是冠軍,期望當中越來越多人加入享受過程的快樂。


頒獎禮上,吳志良、廖子馨、湯梅笑、鍾怡及初、高中組評判分別向兩組冠、亞、季及優秀獎學生頒獎。隨後,澳基會同場設宴款待出席人士、暢聚交流,氣氛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