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


評審感言

寫讀後感的四個建議

楊穎虹

 

今天很榮幸代表澳門中學生閱讀報吿比賽初中組評判團在此作點評。這雖然是我第一次擔任讀後感徵文比賽的評判,但對寫作讀後感我並不陌生,因為從我當學生起,到後來成為中學語文敎師,年年都會接觸讀後感這種寫作,屈指一算,已經超過三十年了。今日站在評判的位置,所看到的風光有點不一樣,記憶中,自己初中的年代看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中外名著,但是次比賽所見,同學閱讀的素材明顯更加寬廣,當中除了中外名篇,還有哲理小品、科幻小說、繪本,甚至一些關於城市發展、歷史反思的社會學著作,可見同學的視野比前更廣,甚是可喜!除此以外,根據兩位資深的評判趙陽小姐和李公榮先生表示,本屆作品在文筆和內容上也有長進。當然,作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了讓同學精益求精,評判團給同學以下四個建議:

一,因讀而感

“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讀了作品後的感受”,學生最易犯的通病有兩種,其一是“多讀少感”,只顧引述原著,感想過於單薄;其二是“有感無讀”,只顧抒發感情,沒有概括原作,無法達到聯繫與推廣原著精神的作用。綜觀本次比賽的作品,大都能做到“有讀有感",但讀與感間的連繫仍有待加強。同學選擇的作品多屬名篇,自然能在網上找到相關的評論和感想,為杜絕抄襲的情況,評判和賽會均會進行網上及書報文獻審查,本年抄襲案例不多,但某些作品卻仍有較多“參考”的痕跡。“天下文章一大抄,參考一下不行嗎?”同學會疑惑。本人認為參考乃學習方法的一種,並無不妥,關鍵是有沒有在博採後重新釀造?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別人的想法,沒有個人感悟,作品便會流於表面的華美,而缺乏生命力。

二,目標明確

“文句寫不好,可以一改再改,但方向錯了,就永遠無法到達目標”,我時常以此話向學生強調貼題的重要性。是次比賽的主題是“一句話的啟示”,有些同學的作品中根本沒有點出“一句話”,而更多的同學是引用了很多話,有此書的話,有其他名人的話,最後評判也弄不清哪句話給作者啟發。當然,還有些在起首時便明確點出一句話,但洋洋灑灑千多字後,結論卻偏離了此話的精神,仿佛話語只是引入時點綴的野花,失去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凡此種種,均會造成文章的致命傷。

三,深思熟慮

評判團特別欣賞有初中同學敢於挑戰社會議題,但在處理一些敏感的社會學觀點時,要對此問題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給予準確的判斷,例如:有同學的作品單純引用了書中的某觀點,沒有細究因由,便很容易出現張冠李戴、囫圇呑棗等情況。


相關附件:寫讀後感的四個建議_楊穎虹


精彩花絮

活動消息
中學生讀後感徵文賽頒獎

中學生讀後感徵文賽頒獎

【本報消息】由澳門基金會與本報合辦的“第十七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昨頒奬。今年賽事以“一句話的啟示”為題,鼓勵學生主題閱讀,最終由培正中學譚嘉善、聯國學校吳文顓分別獲高中、初中組冠軍。澳基會行政委員會行政委員區榮智希望學生通過閱讀領會微言大義的深刻與啟迪,從而樹立正確價值觀,領悟生活的精彩與生命的可貴。

12/03/2012
以“一句話的啟示”為題 中學生讀後感徵文賽徵件

以“一句話的啟示”為題 中學生讀後感徵文賽徵件

【本報消息】由澳門基金會、澳門日報合辦的“第十七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即日起接受投稿,截止日期為明年一月五日。活動旨在推動澳門學生閱讀風氣,提高中文水平,得奬作品有機會獲推薦代表本澳參加二○一二年度的“全球華人中學生閱讀報告大賽”,歡迎本澳中學生參加。

10/10/2011
中學生讀後感徵文賽揭曉

中學生讀後感徵文賽揭曉

​【本報消息】由澳門基金會、澳門日報主辦的“第十七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經澳門各校推薦,參賽作品共二百六十九份。經初中組評判趙陽、李公榮、楊穎虹,高中組評判陳業東、鄧曉炯、蔣忠和評審,定出得奬名次。頒奬禮將於三月廿五日下午五時,假科學館多功能廳舉行。

01/03/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