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學的回歸之旅

吳志良


這是澳門作家的一次回歸之旅。近年來,澳門作家與內地文學界的交往日趨頻繁,但正式組團訪問中國作協還是首次。歷史上,中國文學經典作品最早在澳門被譯為外文,傳播到西方世界;許多中國文人騷客,在澳門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抗戰前後,內地不少作家還旅居澳門或經澳門返回內地。近半個世紀以來,澳門本土文學逐漸發展成長,但澳門文學一直被視為港澳台海外華文文學。事實上,澳門回歸後,澳門文學應進入中國文學的主流和主體。


這是一次學習之旅。在公共和私人機構的大力推動下,澳門文學近些年文學新人輩出,文學作品的質與量都有顯著提高。《澳門日報》長期開闢專版,發表文學作品,扶植作家;澳門基金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評論選。澳門基金會與澳門日報、澳門筆會多年來陸續舉辦“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澳門文學奬”、“中篇小說徵文比賽”,和文化局合作出版《澳門文學年度作品選》,為作者提供發表平台;與內地機構合作舉辦“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人散文徵文比賽”,與澳門大學舉辦“文學家駐校計劃”,並在1999年與中國文聯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套二十卷本“澳門文學叢書”,首次展示了澳門作者的群像。去年,澳門基金會又與中國作家出版社和中國文學基金會合作,於明年開始出版一套“澳門文學叢書”,更加全面展示澳門文學新貌。日前,已收到二十多位作家的作品。我們期望,通過這次訪問,與內地作家和文學刋物有更多更密切的交流,互相切磋,互相學習。


這還是一次感恩之旅。中國作協近年來吸收了多位澳門作者成為作協會員,今年初還在深圳舉辦“港澳作家培訓班”,充分體現了作協對澳門作家的關注和支持。今天在座的有《文藝報》、《人民文學》、《小說選刋》、《作家通訊》和魯迅文學院、中國現代文學館的負責人,聽取澳門作者的心聲,了解澳門文學發展的狀況。我們還期待,澳門作者可以有更多的作品在內地文學刋物發表,內地讀者更好地認識澳門文學,也有更多的澳門作者在內地學習和體驗生活。當然,我們也期待中國作協派團來澳門訪問,實地了解澳門文學的發展;派員來澳門體驗生活,創作更多澳門題材的作品。


總之,澳門文學人才的培養、澳門文學創作的推介和評論、澳門文學資源的深度挖掘,都需要中國作協的大力支持。澳門作者當自強不息,為中國文學的繁榮發展盡自己一份綿力。


(本文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