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消息】澳門基金會與本報合辦的“第二十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昨日頒獎。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表示,比賽舉辦至今已發展成為澳門學界一個年度盛事,累計逾六千人次參與,三百九十六人次獲獎,旨為鼓勵本澳居民,尤其是年輕一代閱讀書、增長知識、修心養性。
頒獎禮昨日下午五時半於教科文中心舉行,同場邀請本報原副課主任、作家湯梅笑作二十周年回顧講座。吳志良,本報代總編輯崔志濤、副總編輯廖子馨,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彭學明、調研員常援援,《十月》雜誌社副主編寧肯,魯迅文學院教研部主任郭豔,高中組評判陳志峰、鄧曉炯、蔣忠和,初中組評判李公榮、趙陽、楊穎虹,以及多所學校負責人和師生出席。
組織作家入校演講
吳志良致詞稱,“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至今已舉辦二十年,一直秉承“傳承創新”宗旨,比賽形式從過去兼容並收發展成主題比賽,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和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加深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識,提升學生的分辨能力。為加強比賽的德育效果、啟發學生對文學的想像和興趣,組織十四位本澳作家到十六所學校演講,涉獵新詩、散文、評論、小說、劇本等文學類型,吸引近三千名中學生參與,本年度也將再推出活動,期望藉此增進學生在校園的閱讀風氣。
有作品涉抄襲除名
楊穎虹代表初中組評判發言稱,準確聚焦於要點是讀後感的最基本要求。指出今屆有部分作品焦點還未夠清晰,描述只停留在老生常談的層次,無法給讀者深刻感悟,還望學子在下屆參賽時多下工夫。不過,無論得獎與否,評判皆欣賞參賽作品,遺憾的是今屆有作品涉及不同程度的抄襲,或未有指明出處的引用,最後被取消獲獎資格。期望指導教師與學子能多注意,重視維護知識產權,尊重原創。
整體水平有所提升
鄧曉炯代表高中組評判發言稱,今屆參賽作品整體水平有所提升,不少參賽者寫作技巧創新,利用小說的手法寫文章,思考較立體,具幽默感。惟部分作品欠缺個人思考,將讀後感寫成簡略版的人物生平,也有些為歷史人物“翻案”。期望學子能多方面思考,做到閱讀與批判性思考兼顧,並應多關心社會,建立堅實的立足點,才能放眼世界。
多閱讀助寫作思維
初中組冠軍黃詠欣與高中組冠軍黃秀勤分別發表獲獎感言。黃詠欣表示,透過閱讀可知道許多在生活看不到、學不到的事情,讓自己沉澱反思。認為不少學生抱著應付考試的心態學習,不求甚解,忽略了想像力的重要性。鼓勵同學們平日多看課外書,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書本交朋友。黃秀勤向在場人士分享寫作心得,指出要想寫出一篇擁有自己味道的好文章必須經過反覆修改,將詞不達意或用字過份重複的地方改正過來,平日也需要多閱讀,學習良好的寫作技巧和思維。
隨後,澳基會同場設晚宴,互動氣氛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