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消息】本報《新書刊》與澳門基金會、澳門教科文中心合辦的“一九九九年度澳門書刊讀後感徵文比賽”,昨日舉行頒獎禮,向廿一位公開組、學生組文藝類;公開組、學生組社科類的得獎者頒發獎座。
主辦單位希望藉此能推動本澳學生的閱讀風氣,對增進知識、對將來他們處世或事業均有幫助。主辦單位現正構思將五年來參加徵文比賽的優秀作品編成合集出版,成為學生及其他讀者的參考材料。
“一九九九年度澳門書刊讀後感徵文比賽”頒獎禮於昨日中午十二時半在澳門教科文中心舉行。澳門基金會主席盧德奇,澳門日報總編輯李鵬翥,澳門基金會管理委員會委員、教科文中心主任吳志良,徵文比賽評判李觀鼎、邱子維等出席並任頒獎嘉賓。
在頒獎禮上,由評判李觀鼎作總結,以《命意合體及其他》為題,對得獎作品進行綜合評述。他指出,命意即立意,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反映在腦中逐漸清晰、深化,是寫作的堅實基礎;所謂「體」,一是指語言環境,二是指文體,寫作必須符合文體的要求。這次徵文比賽的參賽作品,有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對寫作的合體要求不夠注意。讀後感要求寫出寫作主題讀書後受到的感染、啟發和教育,一般不涉及閱讀客體的思想、藝術的審美評價。由於在這次評選中,文章近乎一個模子倒出來,因此李觀鼎向語文老師提出意見,希望老師指導學生寫作時不要設定框框,以自己的思路限制、更不要代替學生的思路。
李鵬翥表示,徵文比賽已連續舉辦了五年,作品質素一年比一年成熟,很多學校鼓勵學生參與,投稿的很多是優秀作品。因此主辦單位有意將五年內的優秀作品結集成書推出,除讓本地學生作參考之用外,亦讓其他地方的人知道澳門學生的勤奮。他指出,閱讀的目的是擴大知識領域,不僅對文學,對自然科學各方面知識應加以尋求,利用閒暇時間閱讀來增進知識。由於書本能領略到人類總結得來的經驗,因此每個人應繼承這個傳統並再創新。雖然現時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只是透過閱讀,但閱讀書本是最能善用時間、最合經濟原則的途徑之一。期望這次比賽的舉行,能推動學生閱讀風氣,對增長知識、對將來獨身處世及事業方面均有幫助。
盧德奇在儀式上向是次比賽評判廖子馨、邱子維、李觀鼎致送紀念品;李鵬翥、李觀鼎、吳志良、邱子維等向得獎者頒贈獎座。
是次得獎者,公開組文藝類:一等獎劉樺、岑淑平;三等獎黃紹芝;鼓勵獎李公榮、胡國年、林婭麗。學生組文藝類:一等獎盧結豪;二等獎陳雅瑩;三等獎張妙瓊;鼓勵獎金怡、趙榮莊、陳偉文。公開組社科類:一等獎陳國鑣;二等獎陳志峰;三等獎胡國年。學生組社科類:一等獎陳靜靜;二等獎梁超賢;三等獎羅言發;鼓勵獎朱國濠、鄭江華、陳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