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
兩個不同命題
怎樣才能寫好讀後感與怎樣才算是好的讀後感是兩個性質近似,但需要嚴格區分的命題。前一個命題關注重點是寫作的準備和過程,後一個命題關注重點是成品的質量和特色,或者換一句話說,前者是對寫作者的要求,後者則是對評論家、評審者的要求。作為《第六屆澳門書刊讀後感徵文比賽》評判之一的葦鳴(鄭煒明),未知是出於無知還是刻意,總之是將兩個命題混淆了,在其《徵文比賽評後感》(下簡稱「評後感」。)中大談怎樣寫好讀後感,並強調寫好讀後感的兩個要點,卻迴避談論好的讀後感應具備哪些特質、特色─這些評判應當要著重交代的問題。
寫讀後感可說是旣易亦難的。容易就容易在好像怎麼樣寫都可以;其實難處恰恰就在這裡。要把一篇讀後感寫好,應該注意兩個要點:一、您把所選擇的閱讀材料讀得怎麼樣了?是詳細地讀過呢?還是僅僅略讀而已?還是很科學地、系統地將所選擇的閱讀材料研讀過了?
二、是在讀完之後,寫讀後感的時候,到底有沒有把眞正屬於自己的“感”的部分寫出來?寫社會科學類書籍的讀後感,旣要像是一篇嚴肅的,科學性和系統性都較強的書評,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眞誠的和公正公平的感情;……。
作品成色是闗鍵
很明顯,以上葦鳴那段話是想教訓/教導參賽者,特別是落選的參賽者,但由於有太多語法、修辭和邏輯的謬誤,將一些老生常談的道理也說歪了。關於這方面,我們不必急於向葦鳴計較。先退一步而言,依足葦鳴提供“兩個要點”去做,就能保證寫出好的讀後感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一位平庸者而言,依足了葦鳴所提供的方法去做,所寫出來的讀後感,當然會比該位庸手全不做準備工夫,連選擇材料亦沒有作過詳細的閱讀和分析會好一些,但未必可以保證他的讀後感寫得比別人出色一些。譬如:一位經濟盲他要寫一篇有關經濟學著作的讀後感,縱然他準備工夫做足,且連該部經濟學著幾乎可以背熟,但他寫出來的讀後感依然全無見地,且謬誤百出。但對於一位經濟學高手,雖然他並沒有如葦鳴說的經過詳細科學地、系統地研究有關材料,但他亦能一眼看出該部經濟學著作的理論破綻以及常識性詞誤;他不經意寫出的讀後感已大大優勝於那位庸手。從這樣的例子可以看出,讀後感徵文比賽,是參賽者的作品與別人的作品比較,不是與自己的作品比較。基於此,作為評判實在沒有必要,必不應該理會參賽者在製作其作品時的準備工夫及製作過程、製作態度,而只須理會參賽者提交作品的成色、質量、水平等就行。
避重就輕販私貨
葦鳴在其“評後感”當中避談:一篇好的社科類讀後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以及應該以甚麼標準去評判讀後感的高低優劣。卻在 侈言這一屆讀後感徵文比賽公平公正和透明度高之餘,大力推銷他的以“寫作”標準代替“評判”標準,這顯然是一種“混吉”行為。雖然葦鳴不談好的讀後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以及不談評判讀後感優劣的準則問題,但不表示這些特質及評判準則並不存在。中國著名的圖書評論家伍杰先生說:
──有些書評讀來無味,主要是它們缺乏自己的風骨;
──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敢講真話,這不會是好的書評;
──(好的書評)和原著比,有新意,評出特色,幫助讀者對原著有深一層的了解
以上是摘自伍杰先生寫的一篇文章《書評的風骨》(文載於《書的學術批評》,楊玉聖編,遼寧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四月第一版,序頁一。)所說雖然是指書評,但筆者認為這個同樣適用於讀後感,特別是社會類的讀後感。因為讀後感讀“升級”──即理論化、系統化、高質化──就是書評。關於甚麼是風骨?伍先生這樣解釋道:“清代詩人趙翼在一首詩的詩中說:‘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說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所胃風骨,就是趙詩中講的要有‘自主張’,敢講眞話,不是看人眼色行事,放棄自己的主張信口雌黃,‘隨人說短長’,人云亦云,人不云已不敢云。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敢講眞話,這不會是好的書評”(見同上。)很明顯,伍先生提出的標準與“評後感”作者提出的“兩個要點”是不同質的。
胡混評判惹訕笑
本來寫讀後感與評後感的要求準不應當混淆,這是常識範疇內的事,不辯自明,但竟然徵文比賽社科類評判團將之混淆,並直認不諱,他們就是將葦鳴有關寫作讀後感的“兩個要點”等同於評判參賽作品優劣的準則。葦鳴是這樣供認的:“這一次我們這一組評判所負責評閱的稿件,名列前茅的幾篇,大槪都頗為符合上述兩點要求,這是難得的。”(見“評後感”自然段落第三段。)這裡“符合上述兩點要求”就是指葦鳴提出的對寫讀後感的“兩個要點”。顯見評判團是將“寫作” 的要求(準則)放在“評判”中操作。今屆澳門書刊讀後感的評判團(社科類)的“胡混評判方式”真教天下人訕笑不已。(《讀“評後感”有感》之二。)
作者附言︰
一、評拜讀上周“丹心集”。悉區兄對區區所批評的經濟學專著《澳門與現代經濟增長》是否“那麼不堪”有所存疑。毫無疑問區兄的讀書(報)態度值得欣賞。因為在沒有閱讀過原著,怎麼可以偏聽一面之詞?而且亦實在難以想象,博士論文竟然充斥著許多常識性謬誤,且還有嚴重的抄襲剽竊行為?好吧,既然如此,待這組蕪文完結之後,區區就展開對《澳門與現代經濟增長》的全面性批判,以向區兄及訊報讀者作出交代。
二、藉此機會順便告知區兄以及訊報讀者的是︰區區發表於三月十七日訊報的那篇蕪文《一部令人失望的博士著作──讀〈澳門與現代經濟增長〉有感》是今屆讀後感徵文比賽的落選作品。落選原因與評判團的存疑有關?還是與胡混的評選準則有關?區區不得而知。至於水平如何?讀者方家自可判斷。當然更希望來文賜正。至今區區還有一點自信的是︰那篇蕪文符合了伍杰先生提出的有關準則;同時也深信,蕪文中的語法、修辭、邏輯方面的謬誤比“公開組社科類”三篇得獎作品少得多了。
三、為證區區清白,稍後區區會對“公開組社科類”三篇得獎作品進行剖析。尚祈三位得獎者對區區的處境作出的反應有所宥諒為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