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消息】本報《新書刊》與澳門基金會、澳門教科文中心合辦的“第六屆澳門書刊讀後感徵文比賽”反應熱烈,參賽作品近五百份。昨日舉行頒獎禮,向廿三位公開組、學生組文藝類;公開組、學生組社科類的得獎者頒發獎座。主辦單位希望藉此推動本澳學生和居民的閱讀風氣,增進知識和陶冶性情。
“第六屆澳門書刊讀後感徵文比賽”頒獎禮於昨日中午十二時半在教科文中心舉行。澳門基金會主席、教科文中心主任吳志良,澳門日報總編輯李鵬翥、副刊課主任湯梅笑,徵文比賽社科類評判胡培周、冼為鏗,文藝類評判邱子維、彭海鈴、黃文輝等出席並任頒獎嘉賓。
吳志良致詞表示,徵文比賽已連續舉辦了六年,感謝居民歷年來的支持,很多學校鼓勵學生參與,使比賽更具意義。現時訊息傳播的手段漸趨多元化,讀書風氣不濃,不過通過是次比賽,得悉本澳有很多居民仍喜愛閱讀。吳志良說,閱讀可增進知識,也可修心養性。雖然人們可通過互聯網、多媒體等渠道獲得資訊,不過仍未能達至修心養性的目的。
湯梅笑指出,書本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階梯,讀書可提升人的質素,開闊心胸和眼界,達至終身學習和自我增值的目的。培養閱讀愛好能終身受用,陶冶性情。主辦單位希望通過舉辦比賽,能有助推廣澳門小城的讀書風氣。
評判邱子維在頒獎禮上作總結,他表示,今年的參賽作品具有讀後感的特點,能夠捕捉所讀書刊的精髓,打動讀者心靈,把書刊的靈光閃耀處與讀後感融為一體。
邱子維認為讀後感應具有啟發性,是次比賽作品的特點,首先是標題命名。今年作品的標題具有詩意靈氣,如《一曲蕩漾山間的笛歌——讀穆欣欣《戲筆天地間》有感》、《送你一枚青橄欖——讀《鏡海情懷》有感》等,命題吸引,參賽者能將作品的觸發點寫在標題上,表現擬題方面的心思。透過比賽可看出不同組別人士的讀書口味,公開組多看勵志式具現實風格的書刊,學生組則多看年青作家、黑色幽默的書刊,顯示本澳出版的書刊讀物適應各階層愛好的讀者。
社科類評判鄭煒明因事未克出席,透過書面發言介紹了評審過程。他表示,評判團在評定名次時具有客觀性,先由各組評判各自就稿件打分,然後將每一篇稿件的得分總和加以均除,形成基本參考名次,最後召集評判開會討論,議定最終的得獎者名次。其中最後由各組評判開會議定最終名次這一點,在近年的許多同類型活動,是處理得比較嚴肅的,透明度也是比較高的。
吳志良、李鵬翥在儀式上向比賽評判致送紀念品;吳志良、李鵬翥、湯梅笑、胡培周、冼為鏗、邱子維、彭海鈴、黃文輝等向得獎者頒贈獎座。
比賽得獎者,公開組文藝類:一等獎從缺,二等獎甄依玲,三等獎胡國年,鼓勵獎劉付華、劉佩芳、鄭穎茵、郭濟修;學生組文藝類:一等獎李卉茵,二等獎李潔,三等獎吳瑞康,鼓勵獎容紫萊、陳思恩、許仁傑、許爽瑜、楊智卿。公開組社科類:一等獎梁翠敏,二等獎李星儒,三等獎陳瑪莉,鼓勵獎從缺;學生組社科類:一等獎蘇景海,二等獎陳雅苑,三等獎劉美玲,鼓勵獎趙秀玲、歐淑芳、吳雪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