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徵文賽昨頒獎 主辦單位鼓勵學生閱讀拓闊視野

【本報消息】由澳門基金會與本報《新書刊》合辦的“第十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昨舉行頒獎禮,濠江中學駱琦、培正中學黃穎博分別獲得高中、初中組冠軍。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吳志良表示,該項比賽已成為本澳中學生參與閱讀、寫作的一件盛事,認為優質社會必須是一個終身學習及愛好讀書的社會。


頒獎禮於昨日下午五時假澳門教科文中心多功能廳舉行。吳志良與本報副總編輯黎勝培、副刊課主任湯梅笑,聯同出席的高中組評判邱子維、陳業東、黃文輝和初中組評判鄧駿捷、李展鵬分別向得獎者頒發獎項,多所學校代表亦到場。


吳志良致詞時表示,讀後感徵文比賽至今已是第十屆,有十一所學校的初中學生及十八所學校的高中學生參與,兩組參賽作品分別為七十四份及一百二十九份,參賽者至少有數百人,非常踴躍。可見學生的閱讀興趣十分廣泛,令人鼓舞。


他說,閱讀是非常個人化的活動,用當下常用的字眼來說,就是“絕對私隱”。讀後感比賽的本質是與人分享閱讀的喜樂及歡愉,公開部分“私隱”。的確,在進入知識經濟社會的今天,如果不讀書,很容易與時代脫節。吳志良續稱,要認識世界,必須盡可能了解前人和他人的經驗、其中的捷徑便是閱讀積聚前人和他人經驗、知識和智慧之光的書籍,“行千里路,讀萬卷書”。


湯梅笑感謝參賽學校長期的支持,使該項比賽得以延續舉辦下去,獲獎者固然高興,未能獲獎也可從參與中獲益,提升寫作興趣與能力,這也是主辦機構所期望的。


高中組及初中組評判代表黃文輝和李展鵬先後向在場嘉賓及師生講評得獎作品。


黃文輝表示,總的來說,今屆參賽作品水準不俗,體現了作者讀懂了作品、讀通了作品。但很多參賽作品錯別字較多,且不太着重標示鮮明的題目,明確點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他建議,往後的參賽者應擴大閱讀範疇,除涉足文學外,還應廣泛閱讀歷史學、哲學及人類學等書籍,不致使體裁過窄;閱讀不但提升人的心靈,亦能開拓智慧,豐富閱讀視野。


李展鵬稱,今屆參賽作品仍過於陳腔濫調,對學生今後的寫作提出三點建議,分別為“要立體不要平面”、“要集中不要廣泛”、“要獨特不要平常”,認為寫作要呈現立體化的內容,選取主題集中開展論述,須有個人獨特觀點,使文章更富感染力。


高中、初中組冠軍駱琦、黃穎博亦於會上發言,與在場嘉賓及老師、同學分享寫作經驗。頒獎禮後,獲獎學生與嘉賓及評判合照留念。


有關的得獎及入圍作品,將獲推薦參加第六屆滬、港、澳、新中學生閱讀報告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