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悠
“第十六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散文比賽”頒獎典禮上,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勉勵本澳學子“今後繼續熱愛閱讀,在閱讀中忘記塵世的繁喧,尋找愉快、充實和有意義的人生,把閱讀的精彩、樂趣尤其從中得到的‘正能量’,與更多人分享,感染更多同道”,言語之中可以看到對年青一代多多閱讀,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期待和鼓勵。聯繫到去年公佈的“學生國際評估計畫﹙即PISA﹚”成績,在參與研究計畫的六十五個國家或經濟體系中,澳門學生的閱讀素養,顯著地低於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平均值,排名介乎二十七至三十,在研究計畫中被界定為“低表現”,證明本澳學生面臨“閱讀危機”。當時這一結果在本澳曾引起一番的關注和討論,曾經有評論特別指出:“評估結果顯示,上海、韓國、香港、新加坡、日本、臺北等地的學生的表現,均顯著地高於澳門學生。面對這些本澳未來或潛在的競爭對手,本澳學生的閱讀危機,若得不到改善,將演變成為澳門社會的‘競爭危機’。”對此,筆者深以為然,的確,本澳青少年學生的閱讀素養值得關注,但是成人呢?全社會的閱讀習慣和素養呢?我們是否也需要加以關注?
在這裡,筆者想到一件事情,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總理溫家寶在會見中外記者的時候多次引經據典,“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人或加訕,心無疵兮”等一些出自《離騷》、《左傳》的古詩名句脫口而出,廣大記者在為總理學識折服的同時。本澳及香港的一些記者卻遇到困難,據當時在現場的本澳記者朋友所述,不少的港澳記者當時根本不明白什麼意思,更別說出處了,作為整日與文字打交道的記者都不清楚這些詩文,其他行業的人士恐怕就更難講了。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港澳與內地文化上的差異及教育方式不同,抑或是“術業有專攻”等原因所造成的。筆者也無意貶低港澳記者的水準。但是,若大家都能多讀些中國傳統的詩文,相信此種尷尬當可避免許多。
關於讀書的好處,從古至今有很多的至理名言,也是廣泛為社會所認可,筆者不多做贅言。溫家寶總理曾經深刻的概括:“書籍本身不可能改變世界,但是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人可以改變世界。讀書關係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言簡意賅的將閱讀對自身、對社會的影響表達出來。其一,閱讀對自身修養和思想狀態有說明,在現在這個充斥著浮躁,急功近利觀念的社會,閱讀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純潔的精神世界;其二,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斷充實學識的同時,眼界得以開闊、智慧得到啟迪;其三,對整個社會而言,全面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會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公民,更能提高一地區整體的競爭力。
真因為如此,早在30多年前國際社會上就提出了“全面閱讀”的口號,德國1988年就成立了促進閱讀基金會,歷任名譽會長都由總統擔任;美國政府1997年和2001年分別提出了“閱讀挑戰計畫”和“不讓一個孩子落後”法案;俄羅斯於2006年發佈了﹙國家支持與發展閱讀綱要﹚。在我國,“全民閱讀”活動,作為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一項重要舉措,自2006年活動開展以來,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新聞出版總署、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等部門的共同宣傳下,全民閱讀活動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活動規模不斷擴大,內容不斷充實,方式不斷創新,影響日益擴大,官方希望能夠藉此在全社會形成“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輿論氛圍和文明風尚,更好地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服務。
反觀本澳,雖然不斷有人,尤其是教育界人士呼籲關注閱讀的問題。而且在澳門回歸後特區也曾明確提出“在本澳推廣閱讀,培養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閱讀習慣和興趣”;之後又曾開展“學校閱讀優化計畫”;書香文化節等活動亦是年年舉辦;今年初澳門中央圖書館更是推出周邊地區首創的“全民網上閱讀平臺”,讓全澳市民上網免費閱讀內地出版的1100餘種最受歡迎雜誌、海內外超過700家出版社提供的圖書,國際重量級新聞出版物的文章、健康資訊,迎合現代人的閱讀模式,但是隨著近年來經濟社會的發展,一些不良思潮和“即食文化”的盛行,本澳市民的閱讀風氣反而是大不如前,因此有必要再次深入研究如何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
硬體基礎環境的構建當然必不可少,尤其是隨著電子閱讀的興起,筆者認為在繼續保持和不斷加強圖書館、市民活動中心閱讀環境建設的同時,對網上閱讀平臺應該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吸引更多市民的使用。同時,從解決實際存在障礙的角度出發,對青少年無心閱讀和成年人無暇閱讀的問題研究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比如增加閱讀的鼓勵,或者提倡親子閱讀,社區閱讀多種形式的閱讀方式。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導市民學會更好閱讀,這不單是市民自身閱讀習慣和方式的問題。更應從“讀什麼”這一基層入手,通過推薦優秀作品等方式,讓市民選擇有益的讀物,能夠切實在閱讀中有所得,進而形成自覺主動閱讀的良好迴響。
當然,提高全面的閱讀素養絕非一朝一夕或者一項舉措所能實現。因此,必須有“持久戰”的準備,當前的話,發起一場“全面閱讀”的整個社會性的活動似乎也值得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