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良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澳門基金會向所有得奬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所有參賽者及相關學校、合辦機構澳門日報、各位評委表示誠摯的感謝。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能夠持之以恆地連續舉辦十五年,經久不衰,離不開在座各位的關心、參與和社會各界的愛護、支持。沒有大家的齊心努力,沒有大家的堅持不懈,也就沒有徵文比賽的持續和成功。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也是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在此値得歡慶的特殊年份,我們的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也進入了第十五個年頭。十五年只相當於人生邁入了青春期,但對於一項徵文比賽來說,十五年卻已經足夠吸取經驗,變得成熟了,也應該對此進行回顧和展望。最早參加過本項比賽的同學,其中有些人已經成家立業、踏入而立之年了,對社會和人生也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和感受。
對中國乃至全世界來說,去年都是悲喜交加的一年。旣有北京奧運會的激情,也有冰雪災、地震的無情。下半年金融海嘯的爆發,對全球經濟造成了致命的打擊,對澳門也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影響。經濟活動的萎縮,圖書業似乎也感受到了波動。可幸的是,並非所有書籍都滯銷,有部分書刊甚至出現了逆市熱銷的現象。一些人試圖從書中去找尋全球金融危機的答案,無論是金融大亨的傳記,還是敎人做飯省錢的烹飪寳典,以及可以讓人逃避現實的小說都成為搶手貨;另一些人,則利用經濟極度繁榮、泡沫破滅之後的低落時期,放緩了向前的腳步,冷靜下來,認眞去反思人生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値。
事實上,近年來發生的種種事情,足以令人深省:我們與自然如何共生共存,國際秩序和全球體系應該如何重建,社會結構應該如何重整,人與人之間應該如何和諧共處,總而言之,人類生存的終極關懷是什麼?這一連串問題,無不激起我們思想的漣漪,而且無一可以廻避或忽視。
人類文明在快速現代化和全球化的進程中,毫無疑問,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在這個迷茫的年代,隨處可見的是人人手捧着一本八卦雜誌,或是漫畫等輕鬆讀物,尋求即時的放鬆,很少有人會慢慢打開一本名著,細細品味。即使是在澳門這樣以慢節奏著名的城市,享受精細閱讀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普希金曾經說過,“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但是,在快餐式閱讀的環境下,書籍卻只能留下微弱的影響了。正是在此背景下,主辦機構十多年前策劃了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並一直堅持不懈舉辦下去;也正因為這樣,我們對長期支持、參與此一比賽的學校和同學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激,並對克服我們面對的迷茫增強了信心。
然而,我們要撥開迷茫、追尋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終極關懷,還必須追溯先賢的足跡和思想,回歸經典,閱讀名著,心領神會先哲的智慧,尋找人性的光輝,以稀釋工具理性主義對我們的衝擊和侵蝕,平衡科學技術進步給我們造成的癡迷和困惑。否則,我們可能越來越遠離人性、遠離自然,更加迷失,而我們的社會也將越來越陷入無軌運作的狀態。
不知道大家理想的閱讀狀態是怎樣的,在許多人心裏,都嚮往着坐在午後客廳的籐椅裏,泡杯清茶,手捧着本好書,與賢哲對話,就這樣,一個下午的時光便過去了,空氣中彌漫的是淡淡的書香和茶香。很遺憾,現代人、特別是已經上班的人工作很忙,比較少有時間和機會能達到這種理想的閱讀狀態了。但我想說的是,和快餐式閱讀相反的精細閱讀,更注重的是閱讀的品味和質量,以及閱讀所帶來的心靈洗禮和智慧啟迪。
正規的經典閱讀應當是享受式的,不應囫圇呑棗,而是強調細嚼慢嚥,強調文章對人的淨化和移情作用。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孟德斯鳩則認為,“讀書對於我來說是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的確,對眞正懂得閱讀的人來說,讀書並非一件應付師長壓力、被迫吸取知識的苦差事,而是如同呼吸、吃飯般自然的事情,並且營養豐富,還能帶來精神上的極致享受,給我們生活指點迷津,甚至令我們的生命得以昇華。我相信,各位參賽者必定也有將閱讀視為享受的感覺,不然就無法寫出參賽作品裏那種深刻的感想了。
歷史學家克羅齊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同樣,一切古典名著都是現代名著,因為書中所揭示的道理通於古今,書中所描繪的社會人生在我們的周圍依舊或多或少地存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審視今天,我們可以看得更高更遠,可以看得更加清楚、更加透徹,而我們的生活也可以變得更加輕鬆愉快,更加充實富足。
(在“第十四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頒奬禮”上的講話稿)
相關附件:回歸經典,昇華生命_吳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