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鳴
這一次由澳門日報新書刊、澳門基金會和澳門教科文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六屆澳門書刊讀後感徵文比賽,反應很好,投稿者衆多。以社會科學類來說,公開組共收稿件十三篇,學生組共六十一篇;這個數字雖不能說是驚人,但總也算得上是相當踴躍的了,特別是學生組,可能是因爲有學校在背後組織和動員吧?總之,這次組織良好的文化活動,鼓勵和促進了居民(特別是年輕的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認識澳門,閱讀與澳門有關的書刊,達到了舉辦活動預期的目標,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這次評奬活動還有一點很值得向大家報告的,就是評判團在評定名次時的客觀性。這次讀後感徵文比賽的得奬名次是這樣產生的:先由各組評判各自就稿件打分,然後將每一篇稿件的得分總和加以均除,形成一個基本的參考名次,最後召集各評判開會討論,議定最終的得奬者名次。其中,最後由各組評判開會議定最終名次這一點,在近年的許多同類型活動來說,是處理得比較嚴肅的,透明度也是比較高的。
寫讀後感可說是旣易亦難的。容易就容易在好像怎麼樣寫都可以;其實難處恰恰就在這裡。要把一篇讀後感寫好,應該注意兩個要點:一、您把所選擇的閱讀材料讀得怎麼樣了?是詳細地讀過呢?還是僅僅略讀而已?還是很科學地、系統地將所選擇的閱讀材料研讀過了?二、是在讀完之後,寫讀後感的時候,到底有沒有把眞正屬於自己的“感”的部分寫出來?寫社會科學類書籍的讀後感,旣要像是一篇嚴肅的,科學性和系統性都較強的書評,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眞誠的和公正公平的感情;這一次我們這一組評判所負責評閱的稿件,名列前茅的幾篇,大槪都頗爲符合上述兩點要求,這是難得的。
但我們也留意到有的參賽文章偶有意氣用事(雖則也可以說成是勇氣可嘉,但到底有欠公允)的地方,也有一些學生組的參賽文章有陳腔濫調的地方,這些都是尚可改進的,希望大家將來能做得更好。
最後,祝願主辦者再接再厲,爲澳門辦更多的文化活動,使澳門的新生代更有書卷味,務使澳門更加穩定、更加繁榮,使這一塊蓮花寶地更加祥和,更像是一片樂土。
相關附件:徵文比賽評後感_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