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賓,各位同學午安:
恭喜各位獲奬的同學.也非常感謝我的兩位拍檔,讓我代表初中組評審發言。今屆讀後感比賽有個可喜的現象,就是參賽作品多,初中組收到的稿件共230份,除了4份因為參賽者是持外地身份證來澳讀書而不符合規定被剔除外,初中組參賽作品共有226份,上一屆讀後感比賽初中組只有160篇,今屆多了66篇,增加了41%,增幅不可謂不大,這肯定與澳門基金會、澳門日報近兩年合辦走進校園推廣閱讀活動有關。
今屆比賽除作品多之外,同學們參考的讀本多種多樣,上至宇宙下至寵物,選擇同一本書的有,但不多,最多人選擇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只有4篇而已,去年《我讀到一個歷史人物》讀後感比賽,參賽作品160篇,單單寫武則天的便有12篇。今屇比賽起碼有超過200篇是不相同的,同學們各自選擇不同類的讀本,呈現一種繽紛的景象,我們評審讀起來就不會覺得太平淡,有些還受到啟發,例如有同學寫生活的,指出“恐怕生活就是如此,他嫉妒你的幸運,又不願看到你一蹶不振。所以它在高潮時給你打擊,低潮中又扶起你。”有寫生活和生存之間的分別的“平日上班一族每天只是工作、吃飯、睡覺,這是生存,並不是生活,我們在繁忙的街道上停下急促的腳步,細聽人們的交談、細看樹枝隨風搖曳,細心留意一切,我想你能明白何謂生活,並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愛。”這兩篇文章並沒有獲獎,但是真實地記錄了同學們在閱讀中的感受。
今屆較好的幾十篇文章水平是比較接近的,評價文章優劣當然會客觀標準,例如文筆流暢,內容新穎等,但也因為評審的年紀差別,嗜好不同,例如我愛吃海鮮,他卻喜歡鋸牛扒一樣,所以得出的結果是不盡相同的,評審一旦出現爭持不下的時候,就會進行辯論、協商或小數服從多數來決定名次,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我們三個人選擇的冠軍作品都是不同的,有時落差非常大,例如我選的冠軍,在另外的評審眼中卻僅僅合格而已。所以,進入前十名的都是不錯的作品。
子欣同學的《快樂就是心態好》,可以看到作者是以自己的經歷展開論說的,她生長在單親家庭中,眼見母親所受的壓力,深深地體會母親的辛勞,因而對造成他們一家困境的父親產生極大的仇恨。痛恨雖然合理,但整天在充滿仇恨的狀態下過活也是不快樂的,所以當她讀到《快樂就是心態好》時,就如獲至寶,深有感悟,明白到負面情緒對人的影響,她舉讀本中美國單車運動員阿姆斯特朗如何將童年的不幸化作奮鬥的動力,最終成為世界名將為例子,告訴自己要調整好心態,才能摒除心魔,輕鬆過日子,這是讀書的收益。文章沒有用豪言壯語,只是講出自己讀這本書前後的心態變化,使人讀起來有種樸實的感覺。另外他不直言快樂,而是通過一首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寫法新穎。文章貴在實而不華,特別是散文,告訴別人你愛甚麼恨甚麼己很好了,但感情一定要真。司馬遷有一句名言:情深則文明,氣壯則化神。不過黃同學也有一些地方要注意的,其中談及父親離家出走,只可指責他不顧而去,義無反顧一詞放在這個地方是不恰當的。
亞軍作品是張芷萱的〈活著,未來和人生〉,他讀得比較深入,所以體會到主人翁活著的那種意義,而自己也從中吸收到的是主角面對得失的那種豁達。從而決定了今後應該怎樣面對人生的磨難,而整篇文章遣詞用句顯得比較老練、成熟,結構井然,介紹讀本適當,而議論有的放矢。最後結論性地指出“若我有一天疲倦了,或暫時對未來沒有希望之時,我將會再次打開這本書,來警醒迷茫的自己。”通篇一氣呵成,有大作的風範。
蔡燕妮的季軍作品是讀〈再給我一天〉有感,在介紹讀本時,刻意指出作者因為肆意頂撞母親,破壞了氣氛,到自己認識到不對時,卻因為母親已去世,無法補償因魯莽對母親造成的傷害,留下終生遺憾。蔡同學結合自己與母親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的經過,幡然覺悟,明白母親囉嗦是一片苦心,是愛的表現,於是便主動向母親道歉,消除誤會。整篇讀後感情感來得細緻、真摯。通過雙方的對話,讓讀者明白母女的結怨經過,形象生動、活躍,這是這篇文章另一個特點。有些身邊的小事,我們經常都會遇到,只要細心經營也會寫成一篇好文章的,蔡同學向我們作出很好的示範。
至於優勝獎作品,有些寫法或觀點很特別,例如何同學寫的讀《論語》有感,就讓孔子的學生顏回超越時空來到現代,通過古人和今人的對話來闡述論語對後世的影響。而關同學的《老人與海》,他表現的不是傳統上的對老漁夫的看法,而是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指出老漁夫犯了不懂變通的毛病。至於其他幾篇的水平可以說是不相伯仲的,在這裡就不一一詳述了。
澳門是個旅遊博彩娛樂城,賭場多到舉頭不見低頭見,因此對青少年的教育尤其困難,書本除了提供知識外,還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所謂讀書明理,開卷有益,人類所有的智慧、經驗都是紀錄在一本本的書裡,有些書是作者完整的經驗結,有些卻是先輩們的構思或者是探索的過程。人的生命短暫,如白馬過隙,有時窮畢生的精力也僅僅向前邁出幾步而已,但一旦用文字把構思、探索過程記錄下來,便會成為人類的寶貴遺產。所以,但凡科技發達、文化悠久的城市,圖書館也必定是大型的、館藏豐富的。紐約圖書館共有1,647萬冊各類圖書,但書本放在哪裡,也要有人取來讀才有效,否則也是一堆書而已,所以澳門基金會和澳門日報合辦這樣的推廣閱讀活動和比賽,功德無量,希望以後繼續推廣,使到中學生讀後感比賽一屆比一屆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