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賓、各位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首先,志峰謹代表高中組其他兩位評判──蔣中和先生和鄧曉炯先生向在座的得獎同學致以最誠摯的祝賀,也衷心感謝在背後默默耕耘的老師們辛勤的教導及無私的付出。
比賽是採取匿名評審制度的。當我們完成評審工作,確定得獎名單後,大會便向我們公布得獎同學所就讀的學校資料。令我們高興的是,冠、亞、季軍分別由來自三間不同學校的同學所獲得,而在得獎名單中,也有來自實施國際課程的聯國學校的同學;令我們驚訝的是,十位得獎者中,居然有七位來自同一間學校,這說明培正中學的學生普遍寫作素質較高,也給其他學校的同學一個努力的目標和追趕的方向。我們評審希望大家來年繼續努力,透過不斷的閱讀和寫作,提高水平,從而提升自身的讀寫素養。
據悉,今屆參賽作品的數量再創新高,共有二百多份,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尤其是澳門基金會連續兩年推出澳門作家走進校園計劃,相信對推動閱讀和寫作起到一定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亞軍的作品,黃慧儀同學所閱讀的文本,正是本澳年輕作家陸奧雷先生的《摩天輪的幻象生活》,讀後感道出了澳門街獨有的人情味,給評審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不能不提冠軍作品,林子樺同學選了龍應台女士的《目送》,感悟母女關係的錯綜複雜,卻又血濃於水,切肉不離皮,文章寫得情真意切,奪得第一名實至名歸。季軍的魏可盈同學,透過閱讀《身邊雜草的愉快生存法》,以小見大,議論環保課題,發人深省。
獲優異獎的劉柏麟同學以過去警惕未來,知歷史而明得失;何倩頤同學撰文倡議世人環保,救救地球;杜唯同學挑戰高難度,以人情角度剖析兩岸關係;周采邑同學借《孤島集》反思澳門社會急速發展所帶來的種種影響;陳心悅同學討論哲學議題,探討人性的終極關懷;林逸飛同學感悟人生悲歡離合,致敬離開我們的作家三毛;易敏彥同學敲響環保的警鐘,告誡人類再不改變惡習,將必墮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經常有同學問我,怎樣才算是一篇好的讀後感文章。我的答案很簡單:有讀有悟。既要交代閱讀的文本內容,又要有個人的深刻感悟,加之以結論之昇華,對個人、對社會、對人類有所啟迪,相信這就是一篇好的讀後感。
不過,我們在這次評審的過程中,發覺不少同學並沒有善用題目,甚至連題目是甚麼都沒有關心。“帶一本書到未來”,選好了文本,應在文章中加以剖析,為甚麼要帶這本書到未來?帶這本書到未來到底有甚麼價值?為自己、為後人帶來甚麼啟迪?可是,今屆不少同學好像無視題目,隨手拈來一篇讀後感,便拿去參賽,沒有好好把握、思考、消化、昇華題目,這是值得在座同學注意的地方。
我的評論到此為止,希望明年繼續見到更多同學的參與,讓澳門的閱讀風氣蔚然成風,真正成為一個手不釋卷的城市。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