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組 文藝類 鼓勵奬 何如彬 幻海無邊──《澳門郵話》讀後感

學生組文藝類 鼓勵奬

幻海無邊──《澳門郵話》讀後感

何如彬

 

書信往來是自古至今人類的聯繫方式,而由通信中發展成的文化藝術就是從郵票中得來。郵票裡的精美圖案見證了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地理等各方面的內容。這次閱讀《澳門郵話》實在令我對澳門的郵票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無論是集郵的初學者、資深者或是毫無認識的人士,看這部書都必能有所裨益。從而推廣郵票這種雅俗共賞的文化藝術給廣大的市民。

這部書的目錄條理清晰,內容是從幾個方面剖析澳門的郵品、集郵方面的活動及部分關於郵局運作的知識,使讀者能清楚了解。

首先,由郵品研究中能塡補到我對於這方面知識的空白。原來澳門在一八八四年三月一日發行了首套郵票──皇冠郵票。而郵票的風格隨着時代而有所轉變,從前的濃厚殖民地色彩以至今天的地方色彩,這種轉變我能從書中深切地體會到。時間是無形地存在,我不能否認澳門是在進步。漁火點點的小漁港現在已是個頗具規模的小城市,這就是轉變。在書中提及到兩款郵票,令我印象難忘。其一是一九五六年以澳門地圖爲圖案的,揭示了現在地理環境上的變化,澳氹大橋與路氹大橋在當時並未存在,而一些地方也是後來塡海才出現的,如果將五六年與八二年的地圖郵票對照,便可見一斑。滄海桑田,時移勢易。郵票可說是一種靜默的見證,當我每次打開集郵簿,都彷彿置身於不同的世界,風景、名物、人物等的一切都使我着迷。另一款是船舶專題中的一套──客輪,那套共有四枚,其中一枚是快達輪,可惜今年它已消失,只能從郵票裡懷念它。由於快達輪的年代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日新月異的噴射船,不進則退,這是必然的定律。毫無疑問,澳門的經濟是在向前,雖然此刻經濟不景,但澳門人的努力一定能挽救。

郵票、紀念封、郵戳及明信片,只要我們有興趣去研究,我想這個知識的寶庫一定浩瀚如海,探索的領域更是廣闊。從《郵話》中感受到的,便知自己的渺小。從前倘若問我何謂極限明信片,我只能啞口無言,或胡亂地猜度,現在我理解到原來一張明信片貼上與之圖案相關的郵票及後印有該一新郵之首日郵戳,就名爲極限明信片。我以往雖擁有,卻一直未知它的命名,實在有點愚昧。

其次,書中還談了許多關於郵展、集郵活動、郵刊的事情。令我深切地明白到集郵與學習一樣,需要與別人互相切磋,不斷探求,才能有進一步的成績。如果故步自封,積累到的郵票或學問都是微乎其微,相互交流才是拓闊眼界的最好方法。

人物專訪是本書結尾部分,將各集郵專家的心得供我們欣賞,他們的經驗是不斷累積而來。使讀者能從中吸收經驗,無疑是集郵愛好者的一大喜訊,連帶平日不太熱衷的我,都頓時加添幾分興趣。

《澳門郵話》是澳門郵界中值得欣賞的書籍,能表現澳門的一些方面。我期待着將來會有新作面世,以饗讀者,讓更多澳門人清楚自身的文化。

 

相關附件:幻海無邊──《澳門郵話》讀後感_何如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