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冠軍
世紀末的曙光──讀《難以忽視的真相》有感
濠江中學氹仔分校 梁海莎
“簡單樸素過日子!”這句話不是宗教信仰的神聖啟示,也不是哲學思維的特殊創見,而是基於一般理性對人類現狀反省之後,所得到的明確出路。如果在二十世紀結束之前,我們想要從過去的經驗獲得有用的教訓,那麼這句話無疑將是最具體、最優先的選擇。
歷史上曾有少數傑出人物一生過着簡樸的生活。他們的簡樸當然反映了高尚的心靈品味,但是在物質相對較為貧困的前工業時期,難免會有莊子所謂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情況,就是想要奢侈浪費也未必可得。今人所倡導的簡樸,固然有取法於先賢之處,但是基本時空背景與思考脈絡已經大不相同了。
首先,生態學上的嚴重劣質化,逼使我們走到了十字路口。地球上的貧富差距高達六十倍,少數人盡情揮霍資源,多數人盲目追隨於後,受害最深的是大自然。大自然出了問題,人類豈能倖免於難?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個地球在浩瀚的宇宙星海中簡直微不足道,但是寄寓其中的人類卻為了各種名目與利益而自相殘殺,完全看不到同舟共濟的精神。“世紀末日”與“世界末日”,原本是不相干的兩個語詞,現在卻在許多領域引起認真的討論,好像危機已經迫在眉睫。互相指責的眼神必須收斂,轉而提醒自己如何“自求多福”。人人如此,未來仍有希望。譬如,握有選票的人們在往後的每一次選舉中,都以環保為主要訴求,進而對於各種媒體的評價也以環保為首要判準,那麼輿論的走向與風氣的轉移,必然朝着“綠色”、“簡樸”前進。根據專家預測,如果在2020年之前,人類無法達到這種共識並且付諸具體行動的話,文明即將陷於停頓、瓦解以及全面崩潰的困境。換言之,只有“合乎生態學的生活方式”,即“綠色生活”,才能帶給人類一個恆久的未來。
其次,現代人的“綠色”、“簡樸”並非由於貧窮或匱乏,也不是純粹受制於外在的壓力,因此必須特別留意內在的涵養。耶穌勸人悔改時,強調:“你的財富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他希望人們把財富寄託於天國,善度虔誠的生活。我們可參考這句話,以理性的口吻說:“你的心在那裡,你的財富也在那裡。”只要願意向自己內在發掘,將能找到豐富的寶藏。美國自九十年代以來的民意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追求物質上的擁有,而逐漸重視心靈的成長,有的媒體更指出“貪婪已死”!綠色生活的意義不在於輕貶財富,而在於有自覺及有能力做財富的主人。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則用於沉思與品味,伴隨着閱讀,欣賞藝術、愛惜大自然、關懷親友與社區,由此更能說明個人的生命內涵與發展方向。這樣的生活,才有真正的質感,個人的感覺、思想與行動也更能協同一致。表面看來,好像在對世界採取距離,其實確是透過開發內在自我,而深入體驗一切生命及存在之物的特色。
外在的簡樸與內在的富足,兩者之間既有消長關係,也有互補作用。關鍵是什麼?是清楚覺悟自己的“需要”與“想要”都能落實於“重要”上。人的需要是有限的,想要卻是無窮的,真正重要的則是有意義的人生。如何界定意義?有時空脈絡中反省,則死亡是時間的結束,宇宙是空間的容量。那麼,如果能“以死亡為摯友”,並且“以宇宙為歸宿”,所學習的心得自然是精神生命的解脫與悠遊。
這種精神生命的表現,不但不會使人遺世而獨立,卻反而更能與廣大生態中的一切存在之物和諧共融。就以人際溝通為例,由於價值觀的轉變,大家不再以個人擁有的名利權位來炫耀,卻把焦點移到共同可以盡力改善的環保及社區問題上,並且在付出的過程中,滿懷感恩之心。人與人間的交往,趨向誠懇與實在,無謂與無聊的言論不會引起興趣,沉默但是心領神會的同儕感最是讓人珍惜。隨之而來的,是新奇的審美品位。當功利性與道德性與意念淡化之後,心靈有如掙脫牢籠的小鳥,開始懂得自由飛翔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審美也是如此,它的對象不僅限於精巧雅致的藝術傑作,還可以擴及萬物,猶如莊子所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待有心人的觀賞。
綠色生活的全球風潮已經在醞釀之中,但是成效仍然有待觀察。這裡涉及三個問題:一是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競爭無法全面休戰,以致地球上任何一個區域的政治領袖都害怕看到因為儉樸、環保而導致的經濟衰退。二是與商業利益直接有關的電視媒體,無法擺脫既成的營運模式,更不容易鼓吹任何反消費主義的生活形態。三是綠色生活的理論基礎仍然有待建立,亦即:我們選擇這種生活,是為了避免全球性的災難,還是為了增進人類之間的情誼,或者是考慮個人的性向與快樂,甚至以為這是有意義人生之唯一坦途?
依目前情況看來,上述問題固然令人擔心,而同樣使人焦慮的則是專家的警告:文明在轉捩點上,接着出現的是瓦解、停頓,還是復甦?歷史學家湯恩比回顧過去,瞻望未來,曾經提出精闢的論斷:文明的進步,在於我們由物質層面轉向非物質層面去發展。換言之,人類必須以同樣的力氣注意內心世界的經營。
或許在考慮一個諸如全球變暖的問題時,我們會產生無能為力的感覺,甚至懷疑個人努力是否真的能有作用。但是,我們需要克服這種反應,因為只有每個人負起責任才能解決這種危機。要知道,每一次日常的選擇,對氣候變暖都有影響。從家用能源到汽車能源到其他交通工具;從消費產品、服務到我們留下的廢棄物……
教育自己和別人,盡自己的職責來減少對資源的使用和消費。
行動起來,為了人類共同的未來!
《難以忽視的眞相》
作者︰阿爾‧戈爾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