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組文藝類 鼓勵奬
探索心靈的底層──《丁家邨》讀後感
梁海靜
《丁家邨》是一本由八個中學敎師編寫而成的散文集。內容包羅萬有,有對名人歷史和詞語解釋的探討、對生活瑣碎片段的感慨、對師生之間感情的描寫以及對社會各種現象的見解等。
閱讀過這本書後,說眞的,感覺十分奇妙,不是說受到感動或什麼的,只是覺得自己實在太失敗,太不認眞了──我從不知道老師在課堂以外,在嚴肅面具下隱藏着的另一面,似乎也忘了其實老師也是個有血有肉、喜怒哀樂的普通人,只不過是冠上了“老師”的稱號,就讓我們覺得遙不可及。那嚴肅的臉容和嚴厲的話語在我們之間造成了一道深長的鴻溝,讓我有種錯覺……不,或許是我太膚淺了。在這幾年的中學生涯中,我從未認眞地去看過老師溫柔的笑容,了解老師的想法、感受老師對我們的恩惠,只懂一味埋頭在書本內,沉迷在娛樂遊戲中……啊!我錯了,我實在不應該從單方面去看一個人和事物的!當我明白到這一點後,我翻開了這本土橙色封面的《丁家邨》,細心地閱讀起來。因為它是一道橋樑,能讓我跨過我和老師之間那條冗長的鴻溝,進入老師的內心世界裡……
然而,我還是不能完全了解老師,正如老師也未必能眞正了解我們一樣。書中丁楠老師的《也是情書》內說到,“我曾很費力地思量過,究竟和你們是處在一種怎樣的關係上,攜手走過這剛過去的十個月時光……我不清楚,我給你們的,你們接受及懂得了多少?但很奇怪,有時候,從你們身上,卻可窺見一些我不曾認眞想過的道理……”這段文字給我很大的感觸,我們學生何嘗沒有這樣的疑問呢?你們傾囊相授的目的是什麼?你們又想從我們身上得到什麼呢?幾分成果幾分稱讚?當你們嘔心瀝血的敎導,而我們卻報以一種似懂非懂的目光時,你們心裡有何感受呢?在我還未有機會去找出答案時,時間已從我手中流走了,很快我又要展翅飛翔,離開你們的懷裡……結果這幾年我得到了什麼?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外,我又學會了什麼?一想到這裡,我的腦袋就一片空白,只有幾個老師的朦朧身影,什麼也看不見了……
還有,丁點老師的《不明白》一文中,裡面提到她不明白樂隊主音歌手黃家駒的死所帶給我們的痛苦,為何竟遠遠超越過我們對雙親的感情?她說道:“青年們,你們的偶像去世,竟如斯衷痛,若你們的親人去世,會否同樣的悲哀?……我‘老’了!我的心境跟時下青少年相距太遠了,因為我們明白他們的心。”老師,不是你老了,也不是我們年少輕狂,只是我們的想法相差太遠了,我無意辯駁,因為那個人死時帶給我的震撼感是眞實的,我不知道我對親人是否有何樣感覺,因為我未經歷過那個階段。我只想說的是,老師,也許你不明白我們追趕潮流的原因,不明白我們失去偶像的心情,不明白我們讀書的壓力……但不要緊,因為我們不了解老師的地方也多的是。
自古以來,師生關係一直也是人們談論的焦點,雖然有些聰明的人想出了一些良策來解決這個敎育問題,如《學記》中說:“故君子之敎喻,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但說易行難,實行起來並不簡單。雖然我如此說,仍希望有一天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隔膜能消除,彼此把心交出來,攜手向文化領域的目標前進。畢竟,老師是家人以外和我們最親近的人,最關心我們的人,把我們當作兒女般疼愛的人……縱使我不了解你們,這點我還是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