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組 亞軍 羅瑋 品澳——讀《澳門的故事》有感

初中組 亞軍

 

品澳——讀《澳門的故事》有感

濠江中學 羅瑋

 

一杯美酒可以怡情,一壺好茶可以沁脾,一本好書可以陶冶人的心神,一處麗景可以怡人。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歷史的文字交織在一起,組成一本《澳門的故事》。

書中將澳門的段段歲月娓娓道來,從泥濘的石路到車水馬龍的街道,從破舊的漁屋到拔地而起的高樓,每一磚,每一瓦,無一不在訴說著澳門的故事,引著我們去細細傾聽。各式的建築在澳門抱團似的聳立,中西文化完美融洽,勝過一幅滿是群山峻嶺的水墨畫。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看似風平浪靜的大三巴也曾經發生過腥風血雨的慘案。書中記載:“離大三巴不遠的花王堂街,曾是著名的‘豬仔街’,沿街有300多家販賣華工的館所。當時的澳門,有數萬外國人專門從事人口買賣。他們採取誘騙、綁架等手段,將華工強制買賣輸出,很多人死於海上。1922年5月29日,葡軍在大三巴下公然槍殺70多名中國人,傷100多人。”

或許是歷史太過震撼人心,如今太過安詳歡樂,我越加覺得這澳門藏著越來越多的密碼等著我去發現。

然而,在我看來,讀澳不如品澳。品澳分兩種,“細品”和“柔品”。

“細品”品的是中式建築。中式建築大多都會保留下“迷信”的痕跡,例如門前總有一道檻,門外總有兩尊像;但門上的刻花卻很精緻,有時訴說故事,有時詮釋美景。倘若你不懂得去細細觀察品味,揣摩精細圖案,就感受不到其所擁有的美,幾百年歷史變遷所帶來的震撼。就如同品茶一樣,如果只會囫圇吞棗地一口悶,就永遠也不知道其中的甘甜、苦澀。

“柔品”品的是西方建築。牌坊的黃色映襯著斑駁陽光,教堂的白色傾訴著冬日怡情,劇院的青色顯得一片生機勃勃。不僅僅是映入眼簾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當中的底蘊文化。一片柔和的氣派配上“柔”品,再適合不過了。

我每天都漫步在大街小巷中,穿梭在熙攘人群裡,可從未停下腳步細細品味澳門的每處角落。看到高樓大廈想不到起初的稀落漁村,看到金碧輝煌想不到最開始的貧困窮苦。

我有時認為澳門是滄桑的老人,跌宕起伏的閱歷就是最好的證明。可等待細想之後,我又覺得澳門更勝似一名青春少女,神采奕奕,引無數人為之而來。

然而,現在我才發現,越瞭解澳門,反而越讀不懂澳門。被大火肆意燒傷三次的大三巴為何還能在多年後大放異彩?中西看似難以融合的文化為何僅僅立於幾步之遙?地圖上僅佔一個點的彈丸之地又如何能吸引源源不斷的觀光客?

澳門的魅力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探究。由始至終,人們似乎都被生活戴上了枷鎖,逼迫自己不得不快速追趕時間,來不及停下腳步注目周圍的美景。倘若能夠時不時享受一下周圍,在未來回想起如今的澳門也就不會一頭霧水,只有工作很忙、學習很忙的念頭了。

澳門的故事,要用心品味,品味各式風格建築的差異,品味各式文化的融合。澳門的故事,要用心感受,感受歲月帶來的變遷,感受車水馬龍的繁華。澳門的故事,要用心聆聽,聆聽一草一木的訴說,聆聽一磚一瓦的道來。

澳門的故事將會源遠流長,婉轉而動聽……

 

書名:《澳門的故事》

作者:王俊彥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