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組 冠軍 謝美琦 小城市,大仁愛

初中組 冠軍

 

小城市,大仁愛

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 謝美琦

 

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對仁愛有過深刻的論述,曾大力宣揚「仁」的學說,認為「仁」即「愛人」。仁愛講究奉獻,不求索取,仁愛提倡扶危濟困,尊老愛幼。《從人到仁的足跡》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澳門這座小城裏,一個個生命故事的演繹,見證一幕幕觸動心靈的仁愛故事。

作為慶祝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成立90週年校慶而出版的書籍,通過學生的自述,將他們在臨床工作中與病患的真情接觸:小至把屎把尿、洗頭洗澡、翻身擺位、灌腸導尿的身體基本照護;大至幫助病人尋找希望、生命及受苦意義的靈性照顧,生動地記錄下來,形成一個個震撼心靈的感人故事。

一位50多歲的男性膀胱腫瘤患者,在各種藥物都已無效控制的情況下,醫生開出醫囑:用正常人的大便稀釋後進行灌腸,每日一次。於是一位護士便每日拿著便盆向其他病患收集糞便,她的同事們戲稱她為「要大便的護士」,儘管她的內心滿是委屈和難堪,但她依然堅持執行著。而那位患者在住院期間一直一言不發,封閉自己,直到做完最後一次灌腸後,他終於深受感動,衷心對她說:「謝謝!」便出院了。

人們都說護士是白衣天使,「要大便的護士」其實完全可以將收集大便這項工作交由患者親友完成,她只做灌腸治療就行,她能夠拋開一己之得失為患者著想,為了患者,她被人嘲笑被人冠上不好的稱號,這樣的她,誰說不是天使的化身呢?

如今,在生活節奏急速的社會中,大多數人都只會自顧自的生活,別說是陌生人,哪怕是親人都不聞不問,多少人回到家便繼續埋頭工作學習,關心父母、與父母聊天,就連坐下來一起吃頓飯都稱得上是難如上青天呀!而故事中的這位護士,面對這位陌生患者,她把護士的「仁愛」精神發揮得淋灕盡致,她沒有在長期工作的壓力下把對工作的熱忱消磨殆盡,她依舊懷著一顆關懷、奉獻的心為病患服務。故事中的病患最後的那一句「謝謝」,其實是對她堅持護士工作的巨大鼓舞,更是對她敬業的一種肯定。文中有這樣的說法:「關懷不僅是付出,更是對靈魂的滋養。」護士的關懷對病榻上那些靈魂可謂是一種無限大的慰藉。而書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

護士的工作繁重無比,更是責任重大,卻被一些人認為是厭惡性的工作,可是為甚麼澳門有這麼多護士依然敬業愛業呢?這大概與「仁愛思想」在澳門這座小城的廣泛傳播有關吧!

 

書名:《從人到仁的足跡》

作者:尹一橋主編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