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組 冠軍
望鄉●還鄉──讀《我摺疊著我的愛》有感
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 鞠松子
冬天來了,漸漸地開始起風了,迎着或寒或暖的陽光,我再次踏上了故鄉的土地,父親站在遠處朝我揮手,我也向着他揮揮手,笑着笑着想起了席慕蓉曾寫下的場景──
“……如果我站在十字路口與你不期而遇,我們互相揮手的那一剎那,就會有隱形的蝶翅在空氣中緩緩舒展,整個世界,為你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不斷地變化着奢華無比的畫面。”
這一刻與父親的重逢,忽然變得寧靜而美麗,彷彿我的周邊許多生長在這片淨土的靈魂,輕輕地與我擦肩而過。微涼的風撲面而來,我聞到了故鄉的味道。細沙、海灘、陽光,摻雜着淡淡的鹹味,我的故鄉如此單純美好。
往故鄉的路蜿蜒而漫長,想回去,卻身不由己。回家的路有多長?席慕蓉是否也如我一樣奔向她的摯愛?依稀記得書中作者用來描寫故鄉蒙古的那些喃喃自語──
“我摺疊着我的愛/我的愛也摺疊着我……我隱藏着我的愛/我的愛也隱藏着我……我顯露着我的愛/我的愛也顯露着我……我鋪展着我的愛/我的愛也鋪展着我……”
對於從小就遠離故鄉內蒙古的席慕蓉來說,故鄉的輪廓是那樣的模糊,卻模糊得令人嚮往。摺疊着、隱藏着、顯露着、鋪展着,她的“原鄉情結”若隱若現。婉轉曲折的草原長河,燃燒着的秋林被山嵐遮蔽,吹過曠野的春風肆無忌憚,還有綿延起伏的萬頃松濤勾起了她的思念、她的寄託。看似輕描淡寫的字裡行間,充盈着蒼涼的情懷。席慕蓉的摯愛掛在兩頭:一頭系在海峽彼岸,另一頭拴在了蒙古高原。
認識自我需要距離,離得越遠,看得越清。正因為這樣的距離,讓席慕蓉在尋找祖輩記憶的過程中意外找回了自己,那是一段怎樣漫長的心靈跋涉!她的心裡盪漾着一首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委婉綿長,猶如蒙古長調,在摺疊、隱藏、顯露、鋪展的變化中,忽隱忽現,忽空忽盈。
回到故鄉的那一夜,我失眠了,我的愛也被我摺疊着、隱藏着、顯露着、鋪展着,在夜深人靜的夜晚,悄悄地跟隨着思緒飛揚。迷離的月夜中,我忽然讀懂席慕蓉的“摺疊”,彷彿如她一般的對故鄉的眷戀,伴隨着日積月累的念想,從終點回到了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