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組 亞軍 張芷萱 活着,未來和人生

初中組 亞軍

 

活着,未來和人生

培正中學 張芷萱

 

你是否已經習慣了每天的朝陽和日落?每天經歷著相同的事物,你是否感到無趣?我們可曾思考過這一切的意義?有些人碌碌無為一輩子,表面上平淡安穩,可他們實則空虛──因為他們不曾意識到「活著」的另一層意義。在他們眼中,活著就是一場恒久不斷的迴圈:迴圈著吃飯,迴圈著工作……直到人生的終結。

前些日子,我無意間看到了書架上滿是灰塵的一本書──《活著》。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我還只是個五年級的小學生。那時不問世事,只覺得內容令我感動不已。這次我翻起此書,我有了全新的體會,這體會已經足以影響我的人生觀,讓我對未來的日子,有了更多的勇氣和目標。

我曾以為人生是漫長而苦悶的,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閱讀《活著》以後我找到了答案。《活著》講述了一個時代的家族悲劇,主人公前半段的人生是一位叛逆,不懂事的少年;後半段就是此書的精華所在:他遇到了無數外人無法想像的困難,親人也一個接著一個地離開了他。看似他在苟且偷生,活得艱苦且掙扎;可在現實中的他,內心卻十分堅定充實。主人公在他的人生中沒有任何輕生的念頭,就算窮得叮噹響,他依舊認為「日子還是要過的」。初看下來,我以為這是一種偉大的毅力,可細想了一會兒,才明白這一切的原因,原來他早已看清未來的每一步該怎麼走,為什麼要這樣走。他從民國的變革,走過新中國的烽火歲月,再走到平靜安穩的今天。他一直朝著未來的朝陽走去,一步又一步,堅強而有力。

自從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深深愛上了余華的作品。我愛看他的作品,因為我愛著他的內心世界。雖然他在書中多描寫現實的灰色地帶,但他內心裡一直是堅信著未來是美好與醜惡並存的。這使他釋然所面對的困難,因為他相信,只要存有希望,就一定會有美好。他筆下的現實,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死去的現實,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生,他們從沒停止過走向未來的腳步。他的小說,大多是描寫現實的世界,並隱含著深刻的道理。《活著》主人公對人生的態度揭示了「人活著要有目標,才能有力量越過重重困難」的道理。余華曾說過:「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是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活著》正告訴我們在一個黑暗的時代,如何堅守自己的人生。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我期待著前方,就算它荊棘密佈、危機四伏,它是我的未來,是我的人生和理想;也是我心中的朝陽。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那麼努力?」小時候,我會說我努力是為了媽媽的那顆糖;上了小學,我會說我努力是為了以後有好工作,可以衣食無憂;但閱讀完《活著》以後,我會說我努力是為了更好的未來。即便主人公到最後一無所有,但活著的意志始終沒被奪走。人生路上充滿挑戰,不僅現在的我們會疑惑,未來的我們也定必面臨這種困境。正因此,我們決不能失去應有的目標,否則未來在我們的眼中,就將是一片迷霧。若我有一天疲倦,或暫時對未來沒了希望之時,我將會再次打開這本書,來警醒迷茫的自己。

此時此刻,「活著」在我的眼中是一個過程,以美麗的生命為目標的奮鬥過程。這理念是《活著》送給我最大禮物,只要不忘記活著的真正意義,我就不會再次迷失方向。當我們被好運眷顧,我們會欣然微笑;當我們被厄運打擊,我們又會黯然神傷。我願意帶著活著的理念感受此生,就算有一時的風雨,也要堅信彩虹不久會出現,這樣未來將會是一幅精彩紛呈的藍圖。我活著,所以我有未來;我有未來,我就會擁有多姿多彩的人生。


書籍名稱:《活著》
作者:余華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