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組 社科類 三等奬 黃嫣妮 《聖保祿學院歷史價值初探》

公開組社科類 三等奬

《聖保祿學院歷史價值初探》

黃嫣妮


在一九九四年,澳門政府為了慶祝澳門聖保祿學院建立四百周年,澳門文化司署的紀念葡萄牙發現事業澳門地區委員會特別印製了一本名為《澳門聖保祿學院歷史價值初探》的紀念特刊,並由劉羨冰女士親自撰寫。這本紀念特刊對我們年輕一輩來說,簡直是一個剛被發掘的歷史寶藏一樣寶貴,令我們對大三巴牌坊和早期澳門有進一步認識和了解。


聖保祿是葡國人在遠東最早設立的歐洲中世紀式的高等敎育學院。她不僅是在澳門高等敎育史上寫下光輝的第一頁,並且是在中國土地上首個西式敎育的樣本。


隨着十五世紀歐洲航海事業的發達,歐洲多國,尤以西班牙和葡萄牙正積極的拓展其殖民主義而激烈角逐;而中國卻巧合地被列入為葡國的保敎權內。於是耶穌會傳敎士便與葡萄牙的商旅為伍,以便達到傳敎和追逐商業利益之目的。另外,澳門天主敎敎區首位主敎獲准以葡萄牙海關千分之五的關稅和敎友死後所捐出的產業作為敎會的慈善經費。可以肯定的是,天主敎在澳門得到異常蓬勃的推動和發展。此外,普羅大衆也有一良機來受敎育,而天主敎耶穌會更開辦了一所聖保祿公學。


自一五七四年起,葡皇就從馬六甲稅收中抽出部分和生絲往日本販賣的收入為聖保祿的經費。由於商業城市於十一世紀中期出現與迅速發展,歐洲亦出現了高等敎育及學院,如意大利波倫尼亞大學、沙利諾大學,法國巴黎大學和英國牛津和劍穚大學等。雖然聖保祿學院能在澳門出現,但是是為了讓天主敎傳敎士進入東方所促成的。然而它也比中國上海聖約翰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早了二世紀呢!


在課程上,既保留了耶穌會已形成的結構,又借鑑了葡國科英布拉大學的規章制度,務求學院的課程適應中國傳敎的需要。課程大槪分為三大類:

一、    人文科;

二、    哲學科;

三、    自然科。


其特色是為了培養神職人員,但最特別是漢語是個必修的科目,因為它是東方傳敎的溝通工具。聖保祿學院所頒受的學位也受到清政府的認可;於是西方的漢學是在東方萌芽,而澳門聖保祿學院也就是漢學家的搖籃,架起了兩大文明融合的橋樑。


現在當我再路過“大三巴”時,她並不再是我們口中的“普通名勝,可有可無”,而是昔日曾對中、葡二國友好關係和天主敎東傳作出了重大貢獻的聖保祿聖院,並已和澳門融為一體了。


相關附件:《聖保祿學院歷史價值初探》_黃嫣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