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組 文藝類 二等獎 鄧文慧 青春易逝 莫負韶華──讀《澳門短篇小說選》有感

學生組文藝類 二等獎

青春易逝 莫負韶華──讀《澳門短篇小說選》有感

濠江中學 鄧文慧


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一如時間的步伐。


人生短短數十年便是在荏苒的時光中一點一滴地遺失而去。古今多少事,怎能付笑談中呢?痛惜青春不再,朱顏易衰的千古絕句不就是從年代裡遺失的人們的悲鳴嗎?愁又奈何?嘆又奈何?難道就沒有無悔青春韶華的良藥?幸而我偶讀《澳門短篇小說選》中《遺失的年代》一文,從中我明悟了……


文中所叙的故事是紀逸由於不甘貧窮,決意離開戀人到台灣升大進取,四年完學回來,甚覺遺失許多,偶遇一位超俗老人,透過與他的對話,從中明白許多人生眞諦,及後重遇過往戀人,重墮愛河。其中,讓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主人翁紀逸與這超世脫俗的老人對話的情節。此二人相遇於一斷瓦頹垣的之廢墟中,老人的一席話是這樣的:“也許是生命快將終結,倍感年青的歲月青葱美麗:前事幾許燃燒,而今俱成灰燼,歲月恰流,我唯一眞正感受到的,莫過於人生那份眞實中的虛幻,彷如幽夢。”


這話語給人以蕭瑟淒涼之感,仿似訴說着無限悲哀,訴說着無限無奈。人生近暮,所產生的感慨,於青春年少的紀逸和我,也許不能正確地體會到,但往事已矣,不可往返的奈何卻是在我們的不斷成長中與日俱增,縱使我們仍不斷自我欺騙:人生匆匆數十年是爲了“延續生命,肯定世界的存在”。難怪老人笑言紀逸閱世未深,玩世不恭了。縱然如此,老人仍是深切地希望青年人不要理會他的閒愁,秉持青年人應有的活力與衝勁,努力前行。


老人的話句句皆是理,雖是悲言自己的時光不再,過份傷感地懷緬過去,但從另一角度看來,卻正好是青年人的“反面敎材”。老人也有過無限美好的青春,或許是因爲他在韶華尚在的時候沒有好好的珍惜。如今已白髮盈頭,奈何豈不枉然?今天,通過他所說的每一句話足以看出他內心的疼痛。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今天的許多年青人啊,是否有點讓老人痛心呢?他們大概走上了老人的舊路,前時漠視春光,把它一大把一大把地丟棄於懶散怠惰或聲色犬馬中;及後大槪也會變成欷歔時光不再的斑白髮色的老人,靜待生命盡頭的到來,甚至亦會於心底不斷地重複類似老人的那句話:“人一生中,要面對遺失太多東西了,遺失童年,遺失盟諾,遺失情感,遺失有過的一切東西。而我生命的精華,卻永遠留在那個遺失的年代,一去不返。”好一句一去不返,而無盡追悔的苦味卻只有當事人獨自咀嚼。


青春被人喻爲金錢。我們能否對這“金錢”善用,不至“財”失而不得所獲呢?其實文中的老人已暗中道出天機。過去確是可一不可再,但把握現在是最爲緊要的。過去已逝,將來亦在明天,而只有“現在”是眞眞切切的。能把握住每一個“現在”的人,自然也無悔於過去與將來。因而原來仍對過往戀人念念不忘的紀逸也終於想清楚了,爲免日後重蹈老人悔當初嘆奈何的覆轍,她終於摒棄了對貧窮的歧見,重新接納了身份地位卑微的他,重圓愛夢。


有見及此,年青人,應把握好現在的時光,以自己僅有的青春去譜寫屬於自己的永恆的讚歌。待及花甲之年再細唱輕吟,將是回味無窮的。青春易逝,莫負韶華啊!


相關附件:青春易逝 莫負韶華──讀《澳門短篇小說選》有感_鄧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