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組 文藝類 三等獎 張愛華 反映澳門生活美好的一面──《澳門散文選》讀後感

公開組文藝類 三等獎

反映澳門生活美好的一面──《澳門散文選》讀後感

張愛華


經常聽到有人這樣說:“澳門的文學創作越來越不像話。”有些偏激的,更斬釘截鐡地說:“澳門是文化沙漠!”你說這怎不令人氣忿?!


在過去,我會採取箴默,因我還拿不出證據去推翻它。後來,當我聽到澳門基金會策劃出版一套文學創作叢書,包括詩歌、散文、小說等各種文體之後,雀躍得數晚失眠,恨不得立即對那些人大喊:“你們錯了。”


待叢書出版後,立時買了一套回家。其中一套《澳門散文選》是我最喜歡讀的。此書由林中英所編,全書收入澳門五十七位作者的一百一十四篇散文,內容以澳門人澳門事為主,平實中見溫情。


書中所選作品除了有反映澳門生活美好一面之外,也有通過對生活中的小插曲的描寫,把人生問題帶進作品中,引領讀者去思考。像沈尚青《吃》,通過人對吃的需求而作出深沉的思考:人被迫壓在生活中的低層,不能反抗,只有忍受。道盡了貧窮階層痛苦的一面,讀來令人心酸。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公平,即使在開放自由的社會也是無可避免。作家的創作靈感源自於對人生的慨嘆。作家每每把自己所思所感流露在作品中,達到感動人心的境界。一篇好的作品,主要看它能否感動讀者。有些作品,看了一會就忘掉,有些卻能令人細細回味,於心間徘徊不去。如林中英《心跡留痕》、永盛《父親》。


另外,葦鳴的《我不想知道》,文章短小,立意深遠。作品反映了人們對賭博的熱衷追求,在平衡與失衡之間徘徊。在金錢物慾的汪洋中,人的自制力到底有幾多?文章主角下注後,並沒等揭盅就即離開賭場,這是逃避還是醒悟?作者沒有點明,只讓讀者自己去猜。由於每個人的閱歷不同,得出的結局也不一樣,這就是人生的奧妙之處。


林中英的作品一向給我的感覺都是充滿都市氣息,沒有矯揉作態,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如沐春風。如《女人四十》,作者以幽默的筆調自嘲,展現了時代女性的心路歷程。同時說明了當代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已經提高,因為她們“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女人即使過了四十歲,也不再是一枝殘花,而且更具風韻,可以活得更精彩,更動人。


情,是老生常談,也是作家筆下描寫最多的筆觸。情有親情,友情,愛情之分。不同的情構成了不同的網,困惱着人的思想,憑你怎樣理智,終敵不過情網的束縛。《心留痕跡》寫對祖父的懷念之情。作者幼年時,曾目睹祖父因貧窮不能就醫而逝世的傷痛經歷。作者長大後,對此仍念念不忘,惟以夢中解懷。透視了人的無力感,當人在貧窮線上掙扎時,僅有的尊嚴還剩下多少?作品給予我的震撼力很大。


愛情是青年作家描述最多的篇章,記下自己的青春,記下人生中曾經有過的夢與激情。馮傾城的《她的第二次愛情》,描寫一段跨國戀情,讀來有些傷感,為男方亦為女方。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冲積於人的四周,沒有地域國界之分,只要有人類,煩惱自然存在。


作家愛以生活細節取材,以小喻大,不刻意追求悔澀的人生頓悟,只從實際出發,在平凡中見不平凡。除了從生活中取材、觸發靈感,寫出小城的平實、純樸之外,有些作品還透析了人生哲理,更與禪學沾邊,讀來令人心靈明淨,豁然開朗。呂平義《中秋月》,把一幅空靈明淨的夜景盡現讀者眼前。作品還流露了一種虛無感。方圓的《我的小苦瓜》,從種小苦瓜中引發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人類生活物質太多,珍惜的人越小。當小苦瓜開出太多的小黃花時,作者並沒有太多的喜悅,到後來小黃花經歷颶風吹襲,一夜凋零,只剩下一棵體積比指天椒還小的小苦瓜。這時作者發現一朵小小的黃花可憐地依附在小苦瓜上面。經歷這番變遷後,作者見到此情此景,怎不欣喜?怎不雀躍?怎不珍惜僅有的唯一?


書中還有一些是作家旅居在外時的作品,這些作品體現了當地的風俗人情。如李麗青《冬天裡的玫瑰花》、《少年亞底爾斯的煩惱》。證明澳門作家並不囿於澳門人澳門事的描寫,可以把範圍擴展至其他地方,並結出燦爛的文學果實。


整體來說,這本書所選的散文書寫手法以白描居多,樸素自然,溫馨親切。極少有對人生的冷峻沉思,也沒有社會的嚴厲批判。對於初涉文學的人相信會有一定的幫助,可把它作為一本導讀的書,因其選錄的作品較易令人看懂,且沒有一些作家愛玩的形式主義,不必需要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的人也能體味箇中眞趣。只要你是居住在澳門,一定能深切體會得到作家的所思所感。


澳門作家的陣容越來越鼎盛,一本的散文選並不能槪括澳門的文學創作盛况,澳門作為文化沙漠的歷史已成過去。若有人再說出澳門是文化沙漠的謬論,到時候,我將不再沉默,必在沉默中爆發出來。讓這些人知道,澳門不是沙漠,是綠洲!目前,綠洲只是開發了一部分,它尚有極大部分深埋在陸地之下,等待我們去發掘。筆者認為,林中英立意編選《澳門散文選》是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相信在往後的日子,這一類的書還會陸續出版。從事編選工作的人好比是收集者,只要綠洲上的人勤懇種植,必能結出燦爛奪目的文化果實。這是澳門從事文學創作者所熱切盼望來臨的一天!


相關附件:反映澳門生活美好的一面──《澳門散文選》讀後感_張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