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組 文藝類 一等獎 陳國鑣 人間天地有眞情──《有情天地》讀後感

公開組文藝類 一等獎

人間天地有眞情──《有情天地》讀後感

陳國鑣


反覆細味《有情天地》,試圖探索凌棱女士天地中的眞情。

大三巴牌坊、茨林圍、紅樹林……是那麼熟悉。但爲何不能像作者那樣,對周遭環境,刻意描繪、體察入微?

柚皮燈、手鐲、樟木槓、金錢鑣……似曾相識,但爲何不能像作者那樣,對凡塵俗物,情有獨鍾,咏嘆讚美?

兆叔、光嫂、小師妹、靈媒……當然沒交往。但爲何不能像作者那樣,對身邊舊友,關懷備至,熱情親切?

老妓、瑪蘇亞、花地瑪、羅莎……當然毫無印象。但爲何不能像作者那樣,對可憐異族,寄情無限,感慨依稀?

《有情天地》這本隨筆小品,形散而神聚。它通過懷舊、隨想、友情、人物,揭示凌棱的天地裡,凝聚着對澳門風土人物、深沉濃郁、不捨不棄、刻骨銘心的眞情。

這情,源於對生活、對小城的酷愛。絕不嘩衆取寵,肉麻扭捏,虛無飄渺,而是實實在在,絲絲入扣,如涓涓清泉,汨汨流淌;如淡淡香片,散發素雅的芬芳。

試讀那幾篇隨想,便可了解情的昇華,情的精髓。

從“摯情”、“葬歌”……到“雨,悄悄地灑下”,明顯的是寄託對丈夫、對至愛的思念。文章用排比、比興、聯想,用優美雋永的散文詩,表達對友情的執着、對愛情的眷戀:

 “我思念你,也不休不止。”

 “你的名字,已經刻在我的心上,銘在我的骨裡。”

 “化蝶的夢,何日能完?”

情深皎潔,情溫如煦,還飽含深刻的哲理:

 “世事本來就沒有面面皆完美的,滄桑幻變也是如此。”

 “不撫琴是寂寞的,撫琴更是寂寞的。”

 “人與鬼的交往很多時都比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融洽,建立感情更深厚。”

情濃如酒,情思奮發,還充滿對未來的憧憬與啓迪:

 “夜來天上只要有月,夜空就是美麗的、浪漫的。”

 “有歌,唱出人間每個新一天,都帶來一個新希望。”

 “一葉扁舟,載滿美麗的鮮花,載滿芬芳的鮮花,載滿解脫的歡樂,劃破碧波向煙水茫茫。”

五十六篇文章中,像這樣清麗旖旎、出塵秀逸的語句,俯拾皆是。令人回味如甘,遐思久遠,兼且誰借神來之筆,起了個甚爲恰當貼切的書名,更是畫龍點睛。

歷來情是很難寫的,凌棱卻寫得別具風格,很有特色。

她從女性的觸覺看世界,看生活,心思特別細緻縝密,文筆特別委婉溫馨。沒有慷慨激昂,沒有痛哭流涕,僅是幽幽的訴說往事、喜好與感情,顯示了與別不同的思維方式,煥發樸實無華、清新脫俗的靈氣。

她着眼於小人物,關心下層民衆的疾苦。多篇懷舊和白描,很能刻劃被遺忘一群的心態,很能反映草根一族的呼聲。直面人生,閱歷豐富,正是凌棱創作的動力和源泉。

她善於寫平凡事。一般人很易溜走的日常瑣事,她卻捕捉了。而且借題發揮,從小見大,見微知著,從平凡的題材悟出不平凡的道理,導人向善,實在用心良苦。

她成功運用含蓄的技巧,通過叙述與抒情、夾叙夾議、夾描夾議,表達對人生的態度和取向。並非刻意安排,直截了當,而是順理成章,信手拈來,雜在字裡行間,意在言外,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

我認爲最突出的一點,是她用詞淺白、流暢、簡潔。沒有艱澀的典故,沒有高深莫測的賣弄。用普通用語的不同組合,包含了各種文學元素,寫得很感人,很有深度。從實而不華的手法表現浪漫主義的意境,無招勝有招。

我想起朱自清的《背影》,《給亡婦》,就是以現實主義的寫作技巧而膾炙人口,歷久不衰。很顯然,凌棱走的也是這樣一條創作道路,而且已是收放自如,頗具成績。

當然,《有情天地》並非十全十美,仍存在缺點和不足。

以平實手法抒情是優點,但對刻劃人物,便顯得乏味。本書寫妓女生活的一鱗半爪,內容平淡,人物性格不突出,把名字張冠李戴也無妨。或許塑造人物,經營情節非作者擅長,而力有不逮。事實上,也鮮見凌棱出色的小說。

素知作者是個性耿介、頗有陽剛氣槪的“不是女人的女人”,《北窗內外》也常見澎湃豪邁。然而本書側重淡雅幽深,缺乏橫刀躍馬、不羈狂放的男兒氣,總覺有點遺憾。

此外,本書很少輯錄山水遊記,也欠缺針砭時弊的匕首投槍。要知道遊山玩水總有情,議論評鑑更會眞情流露。這對於全面了解凌棱的文學風格,實在覺得可惜。

最後幾篇寫娼妓文章與全書風格不協調,有點格格不入。從懷舊、隨想轉至人物白描,頗爲突兀。顯見編輯定位舉棋不定,模糊不清。倘每組文章加上編目,寫個小標題,以資區別,相信內容會更完整、更有系統、更清晰。

《有情天地》是本好書,但絕非凌棱最出色的佳作。况且已經七年多了,相信作者對情感的體驗,已邁上新台階;其現實主義的創作技巧更駕輕就熟,更出神入化了。

一本小品《有情天地》與散文集《北窗內外》是不足夠的。十分期待凌棱有更多文集面世,期待她那“無愧於天地”的藝術操守及卓越的創作才華,給予讀者更多嶄新的感受。


相關附件:人間天地有真情──《有情天地》讀後感_陳國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