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組文藝類 三等奬
合著的青春小說《一對一》讀後感
黃紹芝
我懷着憂心忡忡和感慨萬端的心情,讀完了《一對一》中的兩個故事──《青春快板》和《月黑風高》。
《青春快板》的作者,以輕鬆明快的節奏,風趣含蓄的筆觸,通過一個即將在中學畢業的女生──鄧凱文所寫的日記,向我們形象地展現了目前澳門中學生在學習、操行、思想、價值觀等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故事有笑也有淚,而它揭示的主題,卻帶有極大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作為學生家長,我對故事中的每一段情節,每一個場景似乎都很熟悉。但可嘆的是:其中能令人鼓舞之處少之又少,而令我們擔憂恐慌的地方卻在在皆是。
故事讓我們看到:目前澳門中學中推行的“塡鴨式敎學”,已經發展到何等嚴重的程度。眞像日記中所寫的那樣“……我們這班塡鴨仔有一個橡皮胃,多少塡料都可以塞得下去。”(十月七日)
敎師為了完成任務,就一味地又塡又塞,從來也不考慮學生的消化能力以及效果如何。結果學校不再是一個傳授知識,扶植學生的場所,相反卻變成了一間“生產塡鴨”的工廠。
我們不妨再看看凱文的下面幾段日記:
“這麼多功課和測驗,快把我們讀死了……”(十月七日)
“今晚太累了,日記停寫一天”(十月八日)
“天天都有測驗,頭也讀昏了,難得今天‘西線無戰事’,所以昨晚十時半便爬上床……”(十月十三日)
十時半上床睡覺,居然已經成為澳門中學生的一種“奢望”。一個“爬”字,就突顯了那種迫不及待的心情。大量的功課,難以消化的敎材,再加頻密的測驗考試,逼得他們不得不天天熬夜,以致頭昏腦脹、透不過氣來。中學生就生存在這樣一種環境之中,這還不夠引起我們的警覺嗎?
另一個令我們惴惴不安的現象是“一切為分數”的思潮正在中學中泛濫成災,不僅學生視“分數”為追求的唯一目標,敎師也把它當作控制學生的一張皇牌。
試看一名花名“偏心丁”的敎師,是怎樣利用分數這個緊箍圈,來威脅一些不聽話的學生:“Miss丁不能忍受別人這樣冒犯她的尊嚴,尖着噪子悻悻地說:‘周子聰,你作怪吧,我不怕你,別忘了,你的分數是我手上給你的……’”(十月十七日)
一句“你的分數是我手上給你的”,顯示了多麼大的威懾作用,敎師宣稱掌握了你的“死穴”,問你還敢蠢蠢欲動嗎?
筆者在檢查孩子們的作業時,不時發現有些批改是顯然錯誤的。這時我必定告誡他們:千萬不能告訴同學,更不許向老師提出,你只要自己記住正確答案就行了。
為甚麼我們不敢敎育學生實事求是,據理力爭?因為我們害怕得罪老師會影響分數,在目前的敎育制度下,“分數”佔據的地位實在太重要了。它牽涉到的是合格、升級和畢業等等一系列性命交關的事,試問我們這些家長玩得起和輸得起嗎?
如果《青春快板》向我們展示的是尚在學校中跳跳蹦蹦的一班少男少女,那麼《月黑風高》系列之二卻讓我們看到了另一族群──被摒棄在校門以外的青少年一族的命運。
族群之一──阿力是一個十七歲的男孩,他身體孱弱,架着一副破裂的眼鏡,頭髮很長,像個女人。就是這樣一個在他媽媽眼中還是個“孩子”的小伙子,居然已經擔任了一份難以想像的工作──殺手。阿力的空虛生活已經別無內容,它的唯一內容就是呆在家中等電話──等待大哥隨時通知執行任務的電話──他的任務就是殺人或者被殺。
族群之二──細毛就住在阿力樓下,小學一年班起就和阿力是同學,他們一起升班一起留班一起在街上惹事生非,終於一起離開學校,一起跟了一個叫小寶的大哥,以後一起玩一起混一起被人當成跟蟑螂老鼠沒有分別的人。
當然還有之三、之四、之五……
故事的結局是阿力在第一次執行任務時失手斬死了大哥小寶(幸虧未被人發現)。第二次執行任務時卻被驚慌失措的細毛失手射死了。而細毛自己,也在同一天成了第一次開槍的警察阿傑的槍下亡魂。
阿力和細毛,這一對何等“不成熟”的殺手,出師未捷,已經齊赴黃泉。兩個年青人,就這樣匆匆忙忙地,糊裡糊塗地失去了他們的寶貴生命。
當然,被學校摒棄的學生不一定會死,更不必定要死於月黑風高之夜。但即使不死,他們的命運又能好到哪裡去呢?根據統計:澳門中學的留級學生人數正在逐年擴大,其中很大一部份都被趕出了校門,青少年的犯罪率,因此也相應地逐年遞升之中。最近的一則消息就透露了這樣一個訊息;奉命燒車的“童黨”,每燒一輛車,就可以領到一筆“不菲的奬金”!
澳門回歸已在眼前,現在唯有寄望於新一屆的特區政府,把“敎育改革”和“青少年犯罪”等問題當作頭等大事,認認眞眞地去對待和解決。社會上的志士仁人,也必須建立起這樣一個“共識”──不是學生不成材,而是我們沒有把他們作育成材!
救救孩子們……
相關附件:合著的青春小說《一對一》讀後感_黃紹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