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組 文藝類 二等奬 甄依玲 《望洋小品》讀後感

公開組文藝類 二等奬

《望洋小品》讀後感

甄依玲


喜歡閱讀散文,就像喜歡在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後坐下喝心愛的熱飲、觀賞愛看的電視節目那樣,總給人以心曠神怡、賞心悅目的感覺,懷着舒坦的心情去閱讀散文,是一種享受,咀嚼其內在的意蘊,更是精神的昇華,魯茂先生的《望洋小品》便是激活這兩種元素的最佳誘發物。


對於魯茂先生及其作品,女作家林中英曾作如此評論:“魯茂是平和恬淡的,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使我感覺他如一個城市的行僧,高蹈於世外,冷眼旁觀着世情,故而看得眞,想得深,該排斥的排斥,該通融的通融,該嘲諷的則以幽默冷峻的筆調嘲弄之;間有抒情之作,仍不見興情感波濤,有冲淡、寧靜、眞摯之美。”(《澳門日報‧新園地》一九九○年一月十日),無庸置疑,當你閱讀過《望洋小品》,便會知道林中英的評論十分中肯。


整部《望洋小品》大致可以分爲以下三個主要內容:


一、用幽默諷刺的手法,辛辣地評論社會百態,寓莊於諧。這類作品在《望》中佔很大比例,《凡事要計成本?》、《超值》、《節日的狂想》、《墓誌銘》、《過時失效!》等等都是這一內容代表。本人最喜歡的便是《墓誌銘》:“高爾夫球世界冠軍”的墓上題爲:祇有這一次的入洞,是沒有奬杯的!


“音樂家”的墓碑上:沒有文字,祇有一個大大的休止符!


“劇作家”的墓碑上:兩個字:“劇終”。


“打工仔”的墓碑上祇寫着:“收工”。


“馬迷”的墓碑上應有兩句改自陸游的詩:“快活谷中爆冷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建築置業界巨子”的墓碑上:“實用面積,十尺有餘”!


“電台DJ”的墓碑上:“慳番啖氣”!


看罷這些墓誌銘,不禁令人忍俊不禁,同時又令人產生對人生的回味,幽默的運用恰到好處,對待死亡問題,不用嚴肅的態度,而改用幽默的筆觸,笑是作家利用幽默手段引導讀者走入主旨的第一步,笑的背後便是作家的創作意圖,即文章主旨。


幽默諷刺是《望》中針砭時弊常用的手法,大抵魯茂認同胡適的觀點:“幽默爲人生一部分,人生是永遠充滿幽默,猶如人生是永遠充滿悲慘、性慾、與想像的。”(胡適《幽默諷頌短論》),對於要剖析討論的問題,魯茂摒棄嚴謹的新聞報道式寫法,改用筆調輕快,風格清新自然的幽默寫法,寓莊於諧,自自然然暢談社會問題、國家大事,讓讀者讀之而不覺其矯揉造作,初讀會讓人發笑,但仔細咀嚼言外意內的意蘊,確是發人深省。“有相當的人生觀,參透道理,說話近情的人,才會寫出幽默作品”(同上文),魯茂的幽默諷刺作品是爲社會爲人們而寫的,他洞悉問題,先知先覺,短短的一篇散文,鳴出社會的不平之音,喚起政府關注民生。魯茂善於運用幽默諷刺手法,這部分內容也是《望》最精彩的部分。


二、側重人生定向,分析具體問題,曉之以理。這類作品如《打折扣的人》、《急流勇退》、《懂得爭取和懂得放棄》、《“生命號”專車》、《人體潛能》、《傲然面對失敗》等等。魯茂的這一類作品,充分體現他繼承了“文以載道”的優良傳統。文學作品是給人看的,應該啟人心智,愉悅精神,具有啟迪和教益的主旨,有益於人們身心健康,作家所創作的每一篇作品,都應該是向社會貢獻一份精神財富,是精神世界的空氣清新劑,魯茂的這部分勵志作品,便是這瓶空氣清新劑,讀了讓人精神抖擻,爲之一振。此外,所謂“詩品出於人品”(劉熙載《藝槪.詩槪》),從文學作品中,可知作家的人生價值觀、道德標準和精神志向,在這些作品中,不難發覺魯茂懷有强勁的使命感,他把“育人”作爲己任,灌輸樂觀、積極的世界觀給廣大讀者,奉信“人生可以失敗,但不可以投降”,魯茂寫這題材作品,來得自然,並沒有無病呻吟或說教之感。


三、寫身邊瑣碎事,抒發個人情懷。《巷的懷念》、《樹》、《長壽與孤獨》、《眼神》、《爲何生命太匆匆》等都屬這類。讀這部分作品,感到有一份“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氛圍,魯茂壯志未酬,卻頓覺人生苦短,“這是一種開始老去而又事業無成的眼神,當個人獨處時,它就毫無掩飾地流露出來了。”(《望洋小品.眼神》),但魯茂並沒有因此而對前路感到茫然,而是作出自我激勵,“我驚駭於自己的這種厭世者一般的眼神,……要振作!眼睛是心靈之窗,看來我先要振奮自己的心靈了。”(《眼神》),魯茂就是這樣一個人,無懼歲月的洗禮,一夥熾熱的心仍不停地躍動,歲月只令他倍加成熟、穩重和完備。


魯茂《望》散文集,旣能做到諷刺時弊,又能觸及讀者心靈深處,實在是集多方面內容融爲一體的散文集,但若要提出散文集的缺點,不得不承認在個別勵志作品中,由於魯茂“文以載道”思想過於强烈,所以在佈局謀篇、貫穿全文中心方面,顯得生硬,這少少的缺點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不足以影響整部作品的審美價值,假若要求一個作家所作的篇篇是佳作,恐怕有點不切實際,是脫離現實的苛求。


相關附件:《望洋小品》讀後感_甄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