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組 澳門情懷特別奬
讀《黃金屋》有感
培華中學 區慧欣
自由,是每一個人所渴望的、所追求的,有了自由,生命充滿朝氣、希望和快樂。但每人對自由的意義的認識也不同。自由是人在受法律限制下所擁有的活動權利,但有些人往往認爲法律的管束削減了個人的自由,因而使用最愚昧、無知、危險的方法脫離法律的管制,濫用自由的權利,但最終的結果只有失去自由。
《黃金屋》──四個澳門青少年爲成長付出沉重代價的故事。我初見這本書時,被書面震撼人心的題目所吸引,翻開細閱,原來此書的內容正如題目所說的,是述說四位青少年因誤入歧途,追求一時的享樂,犯了重案,最終鋃鐺入獄;但是他們沒有消極地浪費在獄中的時光,反而積極學習,重拾課本,努求力學,充實自己。青少年的心靈在這些日子中更漸漸變得成熟,過往他們雪亮的眼睛被世俗的烏雲所蒙敝,感受不到自家人,師友處傳來的愛與關懷,卻往一些另類的朋友處尋求信任。終於在他們被擋在自由世界的圍牆外時,方知悔已遲矣。但幸運地,一直留守在他們身邊不離不棄的,除了家人和親戚朋友外,還有社工、監獄處人員、敎青局人員、學校校長、老師、同學等,不斷地施予援手,使他們的生命再次燃起光明。
細閱此書後,我感受到人生可貴的,除了自由外,還有人與人之間的一份愛。時下有些青年人就如此書的四位作者悔改前一樣,終日流連、無所事事、吃喝玩樂度日,浪費光陰及浪費生命,不懂珍惜家人、老師及良朋的關係,罔顧一切善意的勸告,濫用家人及師友賦予他們的自由,一味憑着衝動,幹着傷害他人,危害社會的勾當。現在,在各方面的關懷與扶持下,他們決意悔改,把“書中自有黃金屋”作爲座右銘,透過重拾課本,找回自尊、自信、自主;透過學習,一切改變了。並懂得珍惜、愛護家人、好友。學會了愛人、愛事、愛物。充實地使用每天的每一分每一秒。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最初本是最善最美的,因爲純淨的心靈中不帶一點惡意的慾望,不帶一點虛僞,不帶一點私利之心。但人生的路途崎嶇險惡,佈滿重重陷阱,人一不愼,便會受罪惡所誘,人生就如跌落萬丈深淵。而書中的四位青少年,雖然不愉快的事情已然發生,亦受到了嚴重的處罰,但他們的悔意勤學,使黑暗的深淵映入晨光。我最大的感觸,是他們決意悔改的誠心和對學習的渴求,入獄前的無心向學,至入獄後感到學習的重要,中間雖夾雜了一段難以洗刷的回憶,但人誰無過?俗語云:“浪子回頭金不換”,他們以莫大的勇氣承擔錯誤的責任,並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渺茫、難以預測、難以想像的將來。這種可貴的情操,正值得我們一輩的青少年學習。現在社會上有些青少年無心向學,認爲讀書只是被父母逼迫,每天回校只是等待放學的一刻,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支柱,這種頹唐的思想,是我們青少年應有的嗎?
細細品味這本書後,聯繫到當前澳門青少年的現狀,使我感受良多。首先使我了解到“未成年人犯罪”的嚴重性,它不單在澳門,而且在其他國家被列爲繼吸毒、環境污染後的三大公害之一,對社會的穩定造成極大危害;其次認識到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迫切性。因爲澳門青少年法律知識水平、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均有待提高,青少年自控能力較差,法制意識淡薄,很容易走向違法犯罪,這有賴於澳門特區政府採取綜合治理,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預防青少年犯罪發生;第三,提高了從小學法、懂法、守法的自覺性和必要性的認識。要預防犯罪,必須從我們青少年自己做起,只有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學習法制,加強道德修養,樹立遠大理想,才能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建起一道防線,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眞正尋找到自己的黃金屋。
書 名:《黃金屋──四個青年為成長付出沉重代價的故事》
作 者:威、龍、麟、森
出版社:鮑思高青年服務網
相關附件:讀《黃金屋》有感_區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