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組 季軍
新與舊──讀《路燈老了》有感
濠江中學 鄭嘉儀
每當中國年來臨的時候,人們總愛除舊迎新,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也十分認同這句話,因為這意味着人們對新希望的憧憬,但當我看完《路燈老了》這個故事後,對新與舊似乎有了另一番感受。
書中的主角不是俊男,也不是美女,而只是一件我們經常看到的東西──路燈。起初我對它並不感興趣,心想:“一座城市的路燈,這是多麼平凡呀!”不覺得是甚麼特別的東西,但翻着翻着,卻不禁使我黯然深思……
路燈,每當夜幕降臨時,便會發出溫暖的光,照亮城市,讓趕路夜歸的人們增添一份心安。它令寂靜的晚上顯得不再寂寞。
小女孩的家正好對着一盞路燈,她每晚都可以透過窗戶望見窗外的燈光,看着人們的身影在路燈下由模糊變清晰,再由清晰逐漸模糊,看着路燈被當成泄憤的對象拳打腳踢,看着路燈被當成廣告版,貼滿廣告,每日每夜經歷着風吹雨打,小女孩心中也默默地為路燈感到難過、痛心,可是街燈仍是毫無怨言地為人們照明,默默傳遞着溫暖的光亮。
歲月催人老,路燈終於到了要退休的年齡。有一天,它在幾個工人的扶助下,慢慢地走下自己堅守多年的崗位。老路燈是被人打橫搬走的,臨走時,它用最後的力氣望了望小女孩的窗口,永遠閉上了的眼睛。路燈走了,小女孩傷心地哭起來。新的路燈不久給換上了,可是,小女孩仍然念念不忘那被人遺棄的老路燈……
路燈的經歷讓我想到了自己的長輩,他們每天都在默默地照顧我們,默默地保護我們,默默地為我們帶來無限的溫暖,他們就如我們生命中的照明燈!現代的青少年,總認為長輩是最嘮嘮叨叨的一群,其實,他們的每一句話,就像路燈一樣為我們指引着正確的道路。可以說,他們不僅為我們的人生道路帶來光明,更為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指引着方向。俗語有云:「養兒一百歲,長愁九十九。」父母一輩子,操心的是兒女,牽掛的是兒女,寄望的是兒女,只要兒女好,就是他們最大的欣慰。父母給予我們的不僅是恩情,更重要的教會我們如何做別人的指路燈。然而,就如書中的老路燈一樣,父母再好也會有離開我們的一天。所以,我們應該盡早學會自立,學會回饋父母。不要把遺憾留在今天,古語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待。」如果當父母不在了才來悔不當初,這是最讓人難過和無奈的。不想遺憾於明天,就要好好珍惜今天,把握現在,盡情表現你對父母的愛吧!
路燈的一生,照亮了街道;父母的一生,照亮了我們,是我們的指路燈。舊的,事實是走了,新的,又能否取代那地位呢?
書 名:《路燈老了》
作 者:鍾怡雯
出版社:麥田出版
相關附件:新與舊──讀《路燈老了》有感_鄭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