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養動漫、影視設計人才,澳門基金會自二○○五年起支持業餘進修中心創辦iCentre。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認同人才孵化初具成效,形容為文創技術人才從零開始“殺出一條血路”;指文創產業的支援規模巨大、需時,開始時無條件、不計成本資助的部分項目,現階段已具備條件向產業化轉型,澳基金將會估量其社會效益及商業可行性再資助。預料本澳在未來五至十年間誕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創產業項目。
文創支援規模巨大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文化創意亦然。吳志良認為,澳基會對文創產業的支援是連續的系統工程,規模巨大,涉及層面廣,難免零散。但該從最早期、較容易的史料整理入手,過程中搜集有價值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成為文學二次創作的對象,同時也主辦多項文學比賽,鼓勵文學界利用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背景成為創意素材,寫出本土故事;最近邀請著名作家如王蒙等來澳體驗生活,期盼他寫出刻劃澳門題材的作品,也讓著名文學作品成為影視製作的藍本,以名家效益展示澳門的文化形象。
澳基會專注支持文學創作、藝術推廣,但吳志良也坦言部分弱項亟須補足,如文學獎的戲劇類作品一向較弱,創作理念、說故事技巧薄弱。分析本地影視製作仍然停留在主要出品紀錄片階段的原因,認為與編劇實力不足有關,因紀錄片對文學二次創作的要求較低。澳基會多年來提出為中青年作家舉辦編劇培訓班,欲輸送到鄰近地區接受短期培訓,培養其說故事的技巧,但始終不獲作家回應。吳志良期待文化產業基金的出現,能在專業上引導技術性更強的編劇等影視人才。
技術孵化已構思多年,考慮到電腦3D動漫製作對未來文化產業發展將有較大適用面,遂全力支持業餘進修中心合作發展iCentre教學實驗室。吳志良回顧合作認同意義和成效巨大,見證充滿創意和朝氣的年輕人為動漫影視製作等殺出血路,勢頭欣喜。澳基金歷年共投入逾三千萬元資助業餘進修中心,吳志良透露來年的經費也將較今年略有增長,對於中心有意購入較高昂的技術器材供培訓同時租借業界使用,會結合社會效益、人才培養效果綜合考慮。
脫離政府自負盈虧
吳志良認為,文學創作、歷史研究難以評估經濟利益,例如書籍印刷量,不超過三千冊難以自負盈虧,無奈澳門市場卻是狹窄,於是澳基會除支持作者出版、藝術家展示作品,也鼓勵其開拓外地市場,從社會效應印證經濟效益,期盼藝文工作者成功,也能逐步脫離政府資助“斷奶”。惟本澳的藝術家、文學家仍然被動,安於現狀、自娛自樂,不想主動走出小城,吳志良鼓勵文化界主動接觸商界,讓文化和生意彼此找到結合點,彌補文化人不擅經營之道,讓生意人明白文化對商業的貢獻可以有多巨大。
一直以來,澳基會給人印象似“黃大仙”,支持文藝活動不遺餘力,但吳志良說,對於部分已具備條件進入產業發展的項目,不能再期待永遠得到資助,勸勉有關人士創造條件增加收入,自負盈虧。澳基會不會再走純投入、無條件資助的路,只會提供部分津貼,不再全額支付,否則永遠無法與產業掛鈎,養尊處優不能激發業界主動拓展市場的意慾。認為本澳已具備條件獨立完成動漫、影視等本土創作,只欠的“東風”是設備,基金會將考慮社會效益、培養人才、長遠商業可行性提供資助,期待五至十年將會有成功的文創項目推出。
(來源:澳門日報 2012年11月20日)
iCentre打拼八年上軌道 引入高端器材供業界租用助學員實習
二○○四年,荷里活推出萬矚目的史力加、蜘蛛俠續集,再掀動漫神話,激發不少年輕人的憧憬。澳門一群熱衷電腦圖像設計的年輕人,就要每個星期過兩次赴港返學,成本高昂,有時還疲憊不堪。業餘進修中心iCentre負責人黃奕輝就是其中一員,慶幸最艱難的日子已過,今日的iCentre終於逐漸步入軌道,他又有新的部署。
3D動畫課程反應佳
iCentre即將邁向第八年,業餘進修中心校長黃進回顧昔日創辦的艱難形勢。○四年3D動畫在鄰近地區發展速度驚人,意識到電腦圖像技術的潮流已不可逆轉,他們在師資、場地、器材“三無”下向澳門基金會申請到四十五萬元資助,購入廿三台專業蘋果電腦開始運作,邀請香港城市大學3D動畫講師來澳授課,雖然首年開班不多,不過課程均爆滿,為校方注入強心針。
電腦動畫教育成本高昂,黃奕輝坦言,平衡學習技術後的產出效能、教師付諸的努力,學費縱高昂仍“有價有市”。不過初期為鼓勵更多學員進修,中心對學費較高的電腦動畫課程設學費補貼,將部分學費退回出席率達八成並考核合格的學員,現時再推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學費都是“驚喜價”。加上由於主辦機構工聯是非牟利機構,同一名教師執導的課程收費也較香港便宜,儘管不能享受補貼,但仍吸引不少港人跨海報讀。問卷調查結果也反映學員滿意iCentre的辦學水平、導師質素及課程內容,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影視後期製作、動漫設計、數碼攝影等,成班率超過八成,更創下網上報名兩分鐘額滿的紀錄。中心再與其他地區的教育機構合作證書認證課程,滿足本澳居民一證傍身的心態,頗受歡迎。
教學成效還不在於學員的滿意度,人才的成長速度也是其中一項反映。黃奕輝稱,全香港教師班底維持了一年半時間,其後中心培育的學員逐漸成長,部分更考取教學資格,如今八成課程都由澳門人教授,大部分為iCentre自產人才。期待澳門人能再努力,將來勝任仍由香港教師任教的高班課程。
提醒學生加強創意
澳門本地的設計、廣告、影視動漫公司不多,較內地學員更難有實戰經驗,黃奕輝承認此不利技術型人才培養,但提醒學生要針對內地普遍欠缺創意的弱項,在學習技術以外要抓緊創意訓練。iCentre計劃與台灣師範大學合辦文創管理、創意思維、導演、編劇、美術指導的課程,完善團隊架構,向製作精彩的動漫、影視作品“埋牙”。
談及未來發展,黃奕輝指出,澳門缺乏電影及錄像數碼後期特效電腦、電影調色製作器材等貴價軟硬件,相關的教學訓練難以展開,不少澳門電影、多媒體製作人也要從內地、香港租借器材進行後期製作。
構思引入部分數碼影視的高端器材,使iCentre成為本澳多媒體數碼視覺藝術及數碼娛樂技術訓練中心,讓學員接觸前沿流行的器材訓練,業界可以低廉價錢租用軟件及工作室,條件是接受本地學員實習操作,有更多機會參與製作,協助其快速成長。
(來源:澳門日報 2012年11月20日)
學員成長顯實力圓創業夢
主辦多媒體設計課程的iCentre展開學員調查,發現一至兩成學員冀透過進修轉行,甚至自設公司。中心成立八年來,確有不少優秀學員成功實現“創業夢”,也有學員獲推薦與政府機構合作創意項目,備受好評,包括此後有機會重現“光影大三巴”本土版,將有中心學員加入成為團隊一員。學員認為本地創意設計市場發展潛力大,商業及政府機構提供不少機會,冀中心能將部分科目組合成為證書課程,爭取獲得業界認可。
在台灣修畢媒體傳達設計的胡振邦,返澳初期在博企市場部任職設計,期間在iCentre上過多門課程,最終實現創辦自己公司的理想。他認為,中心開辦的課程跟得上業界實際需求,專業、高效,是其對中心的綜合評價。收穫不但在知識上,還帶來人脈,表示課程中一、兩成學員成立公司或自由職業人,有助同道中人互相結合成製作團隊,成就優質項目。他就是一例,與朋友合創公司三年,業績每年增長,工作的類型、性質和機會都在變化和增加,也不乏與大型酒店娛樂場合作的機會,最有成就感莫過於設計某娛樂場內蝴蝶館的宣傳短片,見證公司實力。
對於正在理工學院就讀的張智斌,iCentre不僅幫助其找到興趣,還打下了穩固堅實的動畫設計技術,高中時到中心學平面設計,陰差陽錯後真的被設計吸引入行。他在多門課程表現出色,今年獲中心推薦透過與科學館合作,將大堂內的其中一面搖身一變成為多媒體投影表演的“科學館幻影廊”。iCentre負責人黃奕輝透露,該項目製作費用僅是鄰埠報價的五分之一,而且效果不俗,對方相當滿意。除此以外,推薦學員參加澳門博物館“錢納利澳門速寫素描展”的互動展品創作、文化局澳門樂團“六•一”兒童音樂節,均獲好評。
正在不斷壯大的設計發展空間,吸引了早期赴港知名廣告公司任職的澳人賴明德回歸澳門,即將任職iCentre的教師。認為本地市場競爭未見十分激烈,隨著酒店娛樂場落戶,對於創意設計的需求還會持續增長。得益於器材輕便簡單,兩、三個人就能成立公司,承接小、中型的工作;但大型項目,企業未能完全相信澳人實力,寧願多付一倍價錢找香港公司,澳人因為經驗不足拿不出作品,又因為沒有大製作而不受重視,這弱點首先要由政府打破。
或者去年首次演出大獲好評的“光影大三巴”可以成為突破口,文化局正與iCentre合辦“光影世遺工作坊”,邀請來自西班牙的原班創作團體執教,完成工作坊學員有機會於世遺景點製作和創作一個光影作品。看來未來重演激動人心的“光影熱潮”,澳門本地創作隊伍終於有機會尋找突破。
(來源:澳門日報 2012年1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