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7/04/2014
地點:澳門科學館會議廳
由本會與澳門筆會主辦的“第十屆澳門文學獎”及由本會與《人民日報》文藝部、《散文選刊》雜誌社、《上海文學》雜誌社、天津開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主辦、《澳門日報》協辦的第五屆“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文散文賽頒獎禮已於2014年4月27日假澳門科學館會議廳順利舉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李剛、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胡正躍、本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澳門筆會會長李鵬翥、《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劉玉琴、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成曾樾、本會行政委員會副主席林金城、《澳門日報》社長陸波、《文藝報》副總編輯王山、《上海文學》雜誌社社長趙麗宏、《散文選刊》雜誌社主編葛一敏、天津開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總監甘以雯等主禮出席頒獎禮,並向兩項文學活動的獲獎者頒獎。其他出席活動的嘉賓包括中聯辦文教部部長劉曉航,文化局副局長姚京明,本會行政委員會委員黎振強、鍾怡,澳門筆會理事長李觀鼎、副會長穆凡中,文學獎小說組評委代表張堂錡、散文組評委代表丁启陣、新詩組評委代表胡燕青及戲劇組評委代表李宇樑等,場面熱鬧。
吳志良致辭時表示“澳門文學獎”及‘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文散文大賽廣獲文學界響應,參賽作品水平較過往提升,足見澳門文學氛圍更趨活躍。他續指,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澳門當代文學逐漸興盛,一些標誌的事件仍歷歷在目。1983年《澳門日報 • 鏡海》文學版創,開闢文壇第一塊陣地;1985年澳門東亞大學中文學會“澳門文學創作叢書”的出版,是澳門文學集體意識的首次表露;1986年澳門文學座談會召開,呼喚出澳門文學的春天;1993年本會和澳門筆會策劃兩年一度“澳門文學獎”,至今走過了二十年頭,共選出250篇得獎作品、126位獲獎者,見證澳門文學的成長。而首屆“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文散文大賽自2004年起拉開帷幕,至今亦度過十載,成就了90篇得獎作品共71位作者。在這兩個文學平台基礎上,本會亦不遺餘力推動文學的出版工作,包括陸續出版了澳門散文選、新詩選、現代詩選、當代劇作選、短篇小說選和文學叢書、年度文學作品選等。並於今年與作家出版社合作出版新一輯“澳門文學叢書”,期望未來五年內,推出80至100種澳門文學作品,描繪出澳門文學百花園的全景。
吳志良繼續讚揚澳門作家熱愛祖國,熱愛這片土地,熱愛生活。歡迎海內外華文作家多來澳看看,將澳門的真、善、美傳頌四方;支持澳門作家多到內地和海外採風,促進文學作品在題材、形式、風格等方面有更新的開拓。願與所有文學人一道推動不同地區文學的交流與瞭解,搭建更多發表平台,培養更多創作人才,創作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更生動展現澳門文化形象。
李觀鼎致辭稱,上述兩項文學活動生動體現了澳門人自甘艱苦、自甘寂寞的“詩性智慧”,體現全球華人對澳門全面深入、綿綿不絕的真情牽繫,提升了藝術自覺,促進了文學交流,開拓了澳門文學的精神和想像空間,推動了澳門文學發展。
張堂錡、丁启陣、胡燕青、李宇樑及劉玉琴分別就兩項活動作評委總結發言。張堂錡稱,要論證澳門文學的盛世,文學獎是最好的觀察者與見證者,是屆水平質與量都達到新的指標,參賽者都是贏家。丁启陣稱得獎作品可貴處是,選材以澳門為立足點、出發點,向外輻射,這是澳門散文寫作的一個支點。散文寫作要取得理想成績,須深挖本土素材,加強跟外面世界聯繫。 胡燕青稱,是屆參賽詩歌作品數量為歷屆之冠,讚揚得獎作品的創意和技巧有超前之勢。李宇樑直言戲劇組於是屆有可喜的大躍進,質與量都有很大提升,水準平均,風格多樣,勉勵各獎項得主繼續努力創作。 劉玉琴表示是次作品充分顯示出文學創作的豐富性,作品以不同角度展現澳門獨有的光彩。
同場舉行的《澳門文學獎十屆得獎文集(1993-2013)》新書首發式上,本會行政委員會委員黎振強、鍾怡,澳門筆會副會長穆凡中分別向劉玉琴、成曾樾、王山、趙麗宏、葛一敏及澳門出版協會理事長陳雨潤贈書。
頒獎禮結束後隨即舉行酒會,出席嘉賓向各獲獎者致以祝賀,彼此交流暢聚,場面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