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屆臺北國際書展已於2016年2月16日至21日於台灣世界貿易中心一、三館盛大舉行。本會今年繼續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合作主辦,設立“澳門館",並與澳門大學及澳門理工學院聯合參展,參展活動由澳門文化廣場有限公司承辦。是次書展展出近千種澳門出版品,向台灣以至世界各地的讀者展現澳門的特色文化及推廣各類型的出版成果。
澳門館展出本澳具代表性的出版品,重點推介的圖書有本會的《中國地域文化通覽.澳門卷》、《南海鄧芬藝術全集》、《珍秦齋藏甲骨文》,以及澳門知識叢書、澳門文學叢書、澳門藝術家叢書、澳門法律叢書、澳門研究叢書等品牌叢書;文化局的《世遺顯耀——澳門歷史城區攝影集》、《氹仔益隆炮竹廠》、《祖父家的澳門土生菜》、《澳門歷史城區》、《文學風景——澳門歷史城區文學遊蹤》等圖書。參展單位澳門大學、理工學院及承辦單位文化廣場推薦的作品衆多,包括《東方外交史之發展》、《東方外交與台灣》、《東方外交與朝鮮半島問題》、《孤島影像:澳門與抗日戰爭圖志》、《平民聲音:澳門與抗日戰爭口述歷史》、《眾聲平等:華人社會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方大曾:消失與重現》、《蓮池風波》、《談文字,說古今》、《廟台廳堂》、《閱讀,無以名狀》、《濠江觀察:一個女記者的澳門手記》等。參展圖書涵蓋澳門的不同領域,趣味與學術兼備,以期帶給台灣讀者多元化、跨學科的澳門出版品。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陳炳輝副局長,研究、調查暨刊物處黃文輝處長,及本會研究所鄭妙思處長等參展機構代表出席書展。本會表示,澳門每年平均出版的圖書約600冊,其中本會出版的圖書就有75册,主要以叢書系列爲主,內容涵蓋文學、文藝、歷史、經濟、法律等多個領域。未來會繼續加強澳門參與大型書展的力度,讓更多澳門書刊有更多的機會呈現在各地讀者面前,讓更多人認識澳門。
本屆書展設有國際書區、綜合書區、數位書區及繪本區,更首次舉辦“開學趣書展”及“張愛玲特展”,成功吸引不同年齡的讀者,預計參觀人數將超過50萬人次。本屆主題國匈牙利以“Freedom Love”為主題,舉辦了一系列文化體驗工作坊及文學講座活動,呈現匈牙利文化絢麗多彩的面向。
書展期間,本會邀請“澳門文學叢書”系列的《神跡》作者黃春年(筆名︰太皮)舉辦題為“配角與邊緣——澳門的寫作狀態”的講座。講者由自身成長經歷及寫作經驗出發,形象地描繪澳門的城市性格︰以彈丸之地夾在中國內地及香港兩大華人文化“中心”之間,常顯得“配角與邊緣”,太皮坦言澳門的“創作土壤並不豐潤”,但寫作環境卻充滿人文情懷,澳門的寫作人深植社區︰“包括我在內,我們都有離文學很遠的工作,我的寫作朋友有的是退役警察,有的是保安公司的管理層,也有的在賭場工作,但我們都在寫。” 近年,在政府和民間的支持推動下,有更多發表作品的渠道,如本會組織出版的“澳門文學叢書”,系統地結集澳門作品,傳承澳門文學;加上新媒體興起提供平台,以及澳門作者的奮進,相信澳門文學可以在夾縫裡開花。太皮寄語澳門文學是“最在地的也是最世界的。澳門雖小,但小地方也可以有大文學,書寫澳門故事仍是非常重要。”講座吸引了逾60位台灣讀者參與,座無虛席,讀者對澳門文化甚為好奇,發問者眾,討論氣氛熱絡。
文化局亦於書展期間舉辦由澳門著名攝影家陳顯耀主講的《世遺顯耀——澳門歷史城區攝影集》新書發佈會,講者選取書中具代表性的攝影作品,闡述其拍攝澳門世遺景觀的理念,希望透過不同的拍攝視角,讓讀者從多角度感受澳門歷史城區的美。
澳門館兩場講座分別從文學及攝影展示澳門文化,可謂圖文兼備,加上作家與攝影家親身與讀者對談,為台灣讀者留下了更直觀更深刻的澳門文化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