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鳳清音 唱響濠江
19/07/2016

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澳門市民對國粹京劇藝術的欣賞水平,由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和澳門基金會共同主辦的“雛鳳清音――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專場晚會”及“《京韻樂濠情》唱響澳門校園――世界非遺國粹京劇鑒賞”,已分別假澳門永樂大戲院、澳門勞工子弟學校隆重上演。


 “雛鳳清音——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專場晚會”,已於7月10日晚上8時假永樂戲院舉行,主辦單位特邀由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瀋陽師範大學附屬藝術學校組成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來澳擔綱演出,年輕的藝術團團員傾盡全力,一口氣為本澳觀眾呈演《時遷盜甲》、《探皇陵》、《豆汁記》、《八大錘》、《坐宮》及《盜庫銀》等六齣折子戲,廣獲好評。現場吸引不少澳門京劇愛好者到場欣賞,還有居民特意帶同小朋友出席,場面熱鬧。


“《京韻樂濠情》唱響澳門校園――世界非遺國粹京劇鑒賞”活動,亦於11日下午假澳門勞工子弟學校禮堂開演。由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許翠率團向到場逾三百名師生介紹京劇劇種,講解京劇表演及特性,並由小演員展示基本功,闡述京劇演出的各行當,引出行當展示表演。同時小演員將京劇行當展示行雲流水形式的唱、念、做、舞,以及演示生、旦、淨、丑各行當片段。最後還現場表演折子戲片段《時遷盜甲》、《探皇陵》、《豆汁記》、《八大錘》、《坐宮》及武戲集錦。主辦單位希望透過京劇走進校園活動,讓澳門學生近距離接觸祖國的國粹文化,增進瞭解和認識,提高欣賞京劇的水平。


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顧問林瑞康稱,該會由一○年開始與澳門基金會合作,每年來澳演出推廣中國民族藝術精粹,冀讓居民和學子多瞭解京劇。她認為澳門居民對京劇的反應熱烈,也對此表示欣慰。她說,將京劇帶進校園的目的很明確,劇場的觀眾可以是任何年齡段,學生可透過對京劇的瞭解,進而學習到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明白中華民族的國粹和民族精神,以及中華民族的“魂”。經過多年推廣,漸見成效,未來會繼續到學校推廣、演出或辦工作坊,通過交流互動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國粹文化,增進瞭解與認識,從而提高對京劇的欣賞水平。


勞校黃同學稱首次欣賞京劇,經過演員的介紹才知道京劇中每一個動作、眼神、唱腔都有特別意思和技巧,希望校方能多舉辦同類型活動,讓學生多些瞭解中國文化。陳同學認為京劇的音樂旋律較粵劇澎湃,演員的一個眼神和動作都很利落,讚揚演員年紀雖小,但滿懷傳承國粹文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