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於2019年12月21日,人民政協報
真情 親情 家國情
2017年8月23日,53年一遇的超強臺風“天鴿”正面襲擊澳門,澳門全境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和破壞,“濠江勝景”陡然失色,“蓮花寶地”滿目瘡痍。沒人能想到,城市多個地區成為水鄉澤國;沒人能預料,大面積停水停電的時間那么長。許多居民感受到了樓房的搖晃,看著窗外的狂風暴雨,心情忐忑,頓感無助;窗戶被打破的人家,更是一片狼藉,日常生活亂成一團。
面對歷史罕見天災的嚴峻考驗,澳門居民并沒有被嚇倒,更沒有畏縮。臺風過后的第二天,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充分發揮守望相助、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紛紛自發走向街頭,積極、主動、全力投入搶險救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僅留下了許多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畫面,更彰顯了澳門閃亮的人性光輝和樸素的人間溫情。許多市民自發行動,挺身而出,捐輸物資、接濟困弱,清理街區、恢復市容,諸多義舉,令人敬佩,生動詮釋并豐富了“澳門精神”的內涵。面對人力物資嚴重短缺的困難,國家商務部和廣東省政府連夜組織了大量救災物品,源源不斷地輸往澳門。25日,應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之請求,經中央政府批準,駐澳部隊奉命迅速參與救災,軍民攜手,齊心協力,災后清理快速完成,重建家園全面啟動,社會秩序逐步恢復。中央的關懷,內地的馳援,澳門居民感激在心、永志不忘。
災后第二天,澳門基金會配合特區政府,推出了多項救災措施,對遇難者家屬致送撫恤金,以解燃眉之急;向受傷的市民報銷醫藥費,以表慰問之情;對修復受損的門窗提供資助,以減輕家庭負擔;對所有住戶發放水電費補貼,以表關懷之意。因為停水停電,部分家庭、尤其是長者和病殘人士無法下樓,缺乏食水,行政長官還指示我們籌集20萬瓶礦泉水,緊急分送到有需要的住戶中。
我們逐戶拜訪遇難者家屬,送上撫恤金。在樓梯里,就看到年青的志愿者一桶一桶地提著水往樓上走,送至有需要的人家;進入遇難者的家中,看到有社工陪伴著家屬,做心理輔導和安慰;家屬在哭訴親人不幸遇難的過程時,還在感謝保安員嘗試救援的行動,雖然未能成功,但心存感激,并不忘提醒我們要提高警覺、居安思危。一位年輕人的太太遇難了,難掩傷痛之同時,向我們表示會照顧好年幼的子女,也會照顧好年長且身體欠佳的岳父母。此情此景,此言此心,令我們潸然淚下。
為了盡早地報銷醫藥費,我們聯系了澳門兩家主要的醫院。院方立即答應提供幫助,迅速地解決了因為風災求醫就醫的困難,并表示如有需要時,可以協助通知受傷者到基金會申請或核實相關的資料,使得我們非常順利地完成了這個任務。
如何評估門窗損毀的程度和修復的費用,對我們來說,完全是一件陌生的事情。正在頭痛如何展開這一項工作時,一位工程界的朋友自動請纓,愿意全力相助。接著,幾個專業社團的負責人也表示,會發動會員組成義工團,協助基金會的專業評審工作,從標準的制訂、申請的評核到實地考察受災受損情況,這些志愿者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心力。而水電費補貼方面,自來水公司和電力公司也毫不遲疑地協助我們制訂方案,并用心落實執行。
在短短一兩天內,籌集20萬瓶礦泉水,對我們更是一項莫大的挑戰。當我們努力從鄰近地區尋找水源的時候,多間大型酒店和企業主動向我們提供了存貨,還有一些團體從外地購得礦泉水之后,主動提出供我們調用,送給最需要的人。收集礦泉水已經不容易,分送更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樹木倒塌,路況不好,而且貨車和搬運工人嚴重不足;停電后,電梯也不能運作,只能爬樓梯送貨。眾多社團社工和志愿者,紛紛伸出援手,將一箱箱礦泉水搬到受災嚴重的區域,并爬上爬下十幾層甚至幾十層樓,分送到需要的人士手中。后來我們才知道,有同事自己家里也停水停電,卻一直在默默地加班加點參與救災工作,令人肅然起敬。
在救災最緊張的那兩天,天氣炎熱,特別是看到解放軍戰士汗流浹背地在清理路障雜物時,我突然想起他們也需要水。我接通了駐軍周政委的電話,表達了向戰士們送水的心意。周政委馬上說:“我們的戰士能吃苦,將水留給更需要的人。謝謝澳門居民的好意!”我一時接不上話,但從內心里涌出了一股暖流,眼淚也刷地掉了下來。猶如當年生活困難的時候,母親省吃儉用,將有限的東西留給了我們。
風雨過后是彩虹。救災期間一個個感人的畫面和一樁樁動人的事跡,至今歷歷在目,口口相傳。居民守望相助,國家親切關懷,令人鼓舞的同時,更值得社會銘記和世代傳頌。救災的事跡不能忘記,澳門人的精神不能泯滅。這里有你、有我、有他,這里是你、是我、是他。而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這種精神,鑄造了澳門城市的品格,構筑了我們共同的家園,成就了澳門今天的輝煌,創造了今天澳門“一國兩制”實踐的成功。
“天鴿”之后,澳門變得不一樣了,櫛風沐雨,相信她一定會變得更加堅強美麗;“天鴿”之后,澳門人也變得不一樣了,我們已變得更加團結篤定。
昨日之事,今日之史;今日之事,明日之史。講出我們的故事,是為了抒發我們對澳門的一往情深;講出我們的故事,是為了表達我們對祖國母親的無限愛意;講出我們的故事,是為了更好地整裝待發,繼續前行;講出我們的故事,更是為了讓“澳門精神”薪火相傳,讓我們的家國情懷生生不息。
濠江勝景更耀眼,蓮花寶地真驕人。真情親情家國情,澳門明天會更好!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
吳志良